我以前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一位销售经理:他迫于销售压力,“病急乱投医”,在终端铺货上不管网点的有效与否,只要答应进货的就铺,这造成了许多的无效网点,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资源。他为了发展经销商,也不管对方和自己企业的理念是否相符,有无经验与能力,只要对方能够进货,我就给他区域的经销权。
这样一弄,就发生了许多麻烦的问题。比如:我们的产品本来是针对中端市场的,主渠道就是商超这一块。可是某地的经销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非要放弃主渠道去做健身院渠道、美容渠道,把十几块钱的产品提高到五、六十元来卖。这样一整,销售自然缓慢。三、四个月之后,公司就开始应付这些经销商的烂摊子了——客户要求我们把公司网站上的正常价格信息取消掉,因为他怕自己的客户上公司网站,感觉上当影响他的销量;要求我们把产品的净含量做大,重新更换包装,把档次提高到高端。如果做不到这些的话,他要无条件退货;他要向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检部门申请检验和投诉;他要在网上传播我们对待客户的所谓的负面信息。
大家看看,这就是销售经理为了销售指标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不担心后果的后遗症。这样的销售经理或许能让我们的企业在三个月内、半年内存活下去,但是肯定无法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做好、做大、做强、做久。
事实上,这样的事例并不少。比如有的销售经理为了完成销售指标,他会通过在客户面前拍着胸脯乱许诺来达到压货的目的;他会伙同客户一起窜货;他会把几家一般的客户窜联成一家大客户,以让客户享受到公司的大客户政策。
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能够怎么办呢?
一、建立营销行为的标准化体系。比如终端铺货对象的界定、生动化陈列的规范、选择经销商的标准、帐期条件、市场支持的门槛等等,都应该是这套标准化体系的内容。
二、圈子划定了,要把踩“红线”的奖惩措施清晰的定出来,并执行它。
三、我们也要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坚定理念,不去默许和纵容销售经理不顾后果的短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