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老板名叫郭台铭,最早在中国台湾做电脑连接器起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台湾经济起飞,土地价格节节上扬,2500元的月薪也招不到人。相比之下,刚刚开放的深圳,土地便宜到几乎是白送,到处都是排队等待进厂的打工仔和打工妹。在深圳建厂十年,富士康成了全球最大的电脑连接器供应商,占据高达60%的市场份额。再过两年,富士康又吃下了全球60%的电脑机壳市场。从连接器、机壳、主机板再到其他各种电脑零组件,除了芯片,富士康全都能够生产。再往前一步,组装电脑也就水到渠成了。
2001年7月,富士康顺利完成了英特尔的第一笔电脑订单,这是富士康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紧接着,康柏、戴尔、苹果和惠普等电脑公司都成了它的客户。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制造却变得越来越简单。电脑成了一个有外壳的线路板,所有零组件都安装在这个线路板上。富士康革命性地将电脑供应链压缩到极致,在龙华厂区,仅用一栋楼就可完成电脑生产的全过程:一层楼生产连接器,一层楼生产主机板,一层楼生产机壳,一层楼组装,一台台电脑从流水线上下来,直接装到大货柜车上运走,连仓库都没有。到2003年,富士康已经成为台式电脑全球最大的制造商。
对于富士康在全球电脑制造业的地位,IBM的一位副总裁有过一句形象的描述:“深圳到中国香港的公路如果塞车,全球电脑市场就会缺货。”2004年,富士康开始生产笔记本电脑。再过一年,IBM就将个人电脑业务以区区12.5亿美元的价格匆匆卖给了联想,转型为一家以提供信息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为主业的企业。
富士康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郭台铭自己的预计。1997年,富士康员工数量达到17000名。徐明天:《郭台铭与富士康》,中信出版社,2007年。本节中关于富士康的数据和资料多出自此书,不再一一注明。当时郭台铭认为,10年后,富士康员工可能会达到3万人,而实际情况是他所预计的15倍。2006年,富士康在祖国大陆的员工总数就达到45万人,其中33万人工作于深圳的龙华厂区。依赖大陆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富士康可以用人海战术做到24小时轮班,人歇机不歇地快速交货。再加上富士康的大规模生产能力,自然是做一项、成一项。只要是富士康想进入的领域,都会成为它的地盘,无人能敌。
富士康也有烦恼,一家名叫华为的公司也搬来了龙华。郭台铭忍不住抱怨:“华为的任正非,公司就在隔壁。我们很多同事辞职去华为可以拿到两倍的薪水。”富士康的员工听到老板抱怨之后,辞职的更多了。不过,华为给予富士康的更多,后来华为基本退出了制造领域,将很大一部分生产订单交给了富士康。而与华为竞争的美国思科(Cisco),亦是富士康的客户。
2000年,富士康开始造手机,随后两年相继成为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代工商。2003年8月和10月,富士康分别收购全球第三大手机外壳制造厂芬兰艺模(Eimo Oyj)公司和摩托罗拉的墨西哥工厂,巩固了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代工合作关系。2005年,富士康收购的中国台湾的奇美通讯——为了提高手机设计能力并获取摩托罗拉的贴牌订单。
除了并购,富士康还走出深圳,在中国多地兴建手机生产基地。2000年在杭州建成为UT斯达康代工小灵通手机的工厂,2002年在北京建成手机组装厂以贴近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大客户,2006年在河北廊坊建设生产手机及手机配件的科技工业园。至此,富士康在中国手机制造的京津、浙沪和深莞三个产业圈都完成了布局。
在中国台湾建厂之初,郭台铭就注重培养自己的模具制造能力。经过20年时间的积累,富士康已开发了十几万套模具,建立了非常庞大的资料库,许多方案可以直接从资料库里选调和组合使用。这是富士康能够快速开发模具的奥秘所在,也是竞争对手无法做到的。一旦客户提出手机设计方案,48小时内,富士康就可开出模具,并将样机摆到客户的办公桌上。
才做了两年手机,郭台铭就敢当众重摔他所代工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如此高的产品质量,加上强大模具开发能力支持下的新品开发速度,无人能够拒绝。在当时,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是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手机巨头,然而,它们居然不约而同地让富士康为其代工,由此可见富士康的成本、质量和工业设计优势。在富士康的支持下,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加快了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不仅不断推出高档机,还在中低端市场上与中国品牌争抢市场,给竞争对手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造电脑为富士康奠定了代工巨头的地位,造手机则让富士康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电子产品代工商。苹果的Mac和iPod早就由富士康负责代工,再加上富士康用7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手机生产能力,苹果手机的代工订单花落谁家自然是毫无悬念。
然而,就在乔布斯发布iPhone新品的前一年,在富士康发生了一件大事,险些危及它与苹果的合作。
2006年6月,英国《星期日邮报》(The Mailon Sunday)发出一篇名为《iPod之城》的报道,苹果的旗舰产品iPod主要由中国女工生产,她们的月收入仅约387元,但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一位保安在接受采访时称,之所以工人大多为女性,主要是因为女工比男工老实。这些工厂隶属于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集团,“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拥有20万名员工,这座‘iPod之城’的人口比英国的纽卡斯尔还要多。”
报道还指出,iPod是全球化生产模式的缩影,苹果只是众多在中国设厂、利用中国的人力和设施进行生产的企业之一。低工资水平、较长工作时间以及良好的生产保密性,这些都对国外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企业必须推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生存。
这篇报道引发了国内不明真相的媒体的追踪报道,富士康被描述为“血汗工厂”。
6月底,苹果公司即派人员赶赴龙华,就富士康劳工案展开全面审查。经过10个星期的调查,苹果公司公布了调查结果。
苹果公司认为,富士康的运营情况符合公司针对供应商的政策,不存在雇用童工及强制加班的行为,所有工人的工资水平都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苹果公司发现,富士康工人的上班时间超过了苹果公司《行为法则》中每周最高60小时的标准。然而,随机受访的工人投诉最多的是工厂在淡季的加班时间不足。张昀:《苹果公布调查结果:富士康不存在违规行为》,《广州日报》,20060821。
苹果公司对富士康工人的待遇总体上较为满意,乔布斯把所有苹果手机的代工订单都给了富士康。后来富士康发生名噪一时的“多连跳”事件,乔布斯还在第一时间找来美国最好的心理医生,协助富士康解决工人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