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工厂有围墙吗?我们是一个喜欢围墙的民族,家里有院墙、学校机关小区均有围墙、城市有城墙甚至国家还有长城。工厂有一座围墙岂不顺理成章。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一件事物被接触的久了就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我们这个使用围墙超过三千年的民族来讲,心理的围墙可能要比事实的围墙坚固得多。这种心理围墙反过来又会促使我们建造更多的实体围墙,如拥有一楼住房的住户,下意识地就会将自己的小院用厚实的围墙圈起来,而且总觉得自己的围墙不够牢靠,开始是篱笆,继而升级到栅栏,最后是坚固、高大的砖墙。在商品经济和信息交流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围墙却似乎一点也没有像西方社会那样有逐步减少的迹象。
商品的全流通渠道,就被工厂厚重的围墙分割成了两个巨大的断裂带,围墙的一面是生产制造,另一面是营销渠道,还有在这个围墙墙头上面的“几棵小草”就是工厂企业的营销部门。我们这里所说的“围墙”当然不是物理属性的,而是指心理层面的。
TG是一家成熟的实木地板企业,有着完善的产品管理系统。他们的200多款产品都被进行了科学的编码,并辅助以产品的颜色名称作为产品名称,如:表面被处理成咖啡色的柚木地板,就被称为柚木咖啡色,一切看似井井有条,然而到了渠道经销商那里问题就出来。经销商和销售员对产品编码一窍不通,产品的颜色因为原材料、加工工艺的差别,看似每批次也不太相同,且每个颜色产品的长宽厚度规格也有很多种。
基于此现实情况,经销商就采取了对它们最省力的方法,即仅仅用产品的木种、颜色命名、规格来区分每款产品,形成了与工厂不同的产品管理方式。经销商这种无奈的做法事实上将整个产品流通过程打破成了七零八落:
(1)因为放弃了产品的编码,经销商和工厂在采购、运输售后等环节的沟通上耗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经常出现货不对版的情况。
(2)经销商和工厂都将产品名称中的颜色词汇仅仅作为名称使用,造成顾客在看到产品名字的时候因为名称颜色和实际商品颜色不一致莫名其妙,销售员需要苦口婆心地再去解释,浪费了销售资源。
(3)因为木材原材料的批次差异造成不同批次产品颜色的不同,经常会因为实际产品和店面样品的颜色不同被客户投诉。
因为与工厂不同的做法,经销商变通的方式打断了整个产品的供应和营销系统,造成了流通的断层,大大降低了渠道的效率。笔者不认为这是经销商的错误,工厂在产品推出的时候就在围墙里面闭门造车,专注于自己的便捷和专业性,为营销渠道考虑得少之又少。反之,经销商在工厂“高大围墙”前碰壁以后,也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丧失了倒逼工厂改变的耐心。这还仅仅是工厂和渠道之间的“大围墙”,事实上在厂商的各个部门、渠道的各个环节,小的围墙、栅栏、篱笆林立,流通的效率让人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