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求我,我正果行。”这是蒙卦的卦辞。如果我们打卦出现一个蒙卦,也许你就会有点发蒙。是不是不太好啊?是不是要犯迷糊啊?呵呵,不要想太多。蒙卦的卦辞说:“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虽然此时自己好像处在迷蒙的状态,只要你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就是知位,那么就能够通达,就不会永远都是迷糊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真正的教学,并不是老师求着要去教学生,而是学生必须清楚自己在学问上处于无知的状态,然后去求教于老师。学生求教老师,要像卜筮叩神那样庄重,只有这样怀着诚敬之心去求学,老师的指导才会入心,整个教学才会取得上佳的效果。
我们再来看看蒙卦彖辞的解释:“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一段里的“山下有险”,具体指的是卦象上下之间的关系。上卦为艮为山为止,下卦为坎为水,同时也代表了门坎、陷阱。“险而止”,内险而外止,这是艮卦的一个表现。人遇到险境当然要止,要悬崖勒马,不然就要掉入万丈深渊。“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这一句指上下卦的中爻是互补的。我们看下卦中爻是阳爻,上卦中爻是阴爻,所谓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之间相通,彼此可以互相补充运行。其实,蒙卦在这里是个比喻,下卦比喻为童蒙、求学之人,上卦比喻为老师。在《易经》里面,下卦又叫内卦,代表内部环境,上卦为外卦,也指外部环境。作为一个求学的人,内心因为迷蒙之险而求师于外,老师于外止其迷蒙,开其智慧,则亨通无碍也。你看下卦一阳上升,上卦阴爻下降,这就是一种互相交流的状态,有交流就能亨通。所以是“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这里的“童蒙求我”,在卦象上看,指的是下卦的中爻往上去寻求上卦的中爻,有上升以求的这样一种趋势。对于上卦,由于下卦阳爻一动,他也会产生反应,于是一阴下降,这整个过程就是“志应也”,即上卦和下卦的志向是相应的。从教与学的角度上看,一个想求学的人找老师去求学,而对于一个真正的老师,他肯定非常乐意把自己的东西传授出来,这两者的志向当然是相应的。
“初筮告,以刚中也。”这一句指的是下卦阳爻居于中,阳爻以刚为表象,说明求学的志向很坚定,对于这种来求学的人,就应该教他。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再三,从教和学的关系上来说,如果你老是一而再、再三地提同一个问题,那就说明你对老师的回答并没有认真地去思考,没有认真地去领会,你心不在焉。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就是“渎”,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应该“不告”。从卦象上体会呢?所谓的再三,指的是卦象中的三爻和四爻。在《易经》里面,上下卦各爻是要相应的,刚才讲下卦的中爻要和上卦的中爻相应,即二五之间要相应,三爻就应该和上爻相应,初爻就应该和四爻相应。对于蒙卦而言,初爻是阴爻,四爻也是阴爻,它们之间是很难沟通的。三爻是阴爻,上爻是阳爻,看起来是一阴一阳,好像可以沟通,但前面我们也说了,阳气体现的是一种上升的趋势,而阴气体现的是下降的趋势,这里的六三阴爻和上九阳爻之间还是不能相通。因为六三爻的阴气长不上去,上九爻的阳气也降不下来。“再三渎”,就是三爻和四爻找不到答案,它体现的是“渎”这样一种不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