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的数据化

“2000年,以色列歌手施洛米•沙湾(Shlomi Shavan)以一曲《亚里克》(Arik)登上当地流行排行榜首。歌曲故事的男主人公一直很纠结于女友的前男友亚里克。他想知道,他和亚里克究竟谁床上表现更佳。女友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只说各有长处。但这家伙并不满意,追问: ‘小姐,告诉我明确的数字’。

正是为了这种人,有一家名为‘Bedpost’的公司,开发了一种生物计量臂环,让你在做爱时戴着,收集心跳、排汗、性交持续时间、性高潮持续时间、消耗的卡路里等数据。这些数据会传到计算机加以分析,用精确的数字来评估你的表现如何。这下可不能再假装高潮,也无需再问 ‘刚才爽不爽?’了。” (注4-5)

你可能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会不自觉地双颊绯红……你有没有想过更疯狂的可能性:把自己的大脑和身边的手机、计算机连接起来?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起科幻片里“疯狂的天才博士”,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个笑话。然而,为了治愈渐冻人(注4-6)、严重瘫患者和脑神经受损者,一名叫米格尔•尼克莱斯利的巴西科学家,正在美国杜克大学神经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真实的实验,试图实现脑机互联,下载和恢复大脑中的记忆。尼克莱斯利不但这么做,还把很多实验过程写成一本书,向世人披露科学家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注4-7)

当然,本书并不打算过多介绍有关科技方面的内容,我只是想举例说明,数字化的深度、广度以及速度都在加强,早已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已经掌握了数据思维和拥有大数据视角的高潜牛人们,他们想要塑造的未来,绝非现在大家所熟悉的手机订外卖、在线购物、看视频那么简单。就像我常常开玩笑说的那样,“传感器负责把整个世界数字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模拟世界搬运工”,高潜牛人带着他们的传感器、软件、硬件一起,试图把整个世界都数字化,并加以研究和分析,然后据此改变世界。

2017年7月,美国加德纳(Gartner )咨询公司,依照往年的惯例,推出了“2017年加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在曲线的前段,出现了3个新的、并不起眼的新技术名词。加德纳技术曲线上有很多技术名词,包括我们耳熟能详、声名显赫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因此,这3个新的概念和提法,显然没有人会过多地留意到。它们是:智能微尘、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如图4-1所示)

按捺不住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我上网查阅了这三个当时看不懂的技术名词,查完之后,大吃一惊!下面,简单描述一下让我如此吃惊的原因:

1:智能微尘

所谓“智能微尘”,就是指像灰尘一样大小的传感器,它可以“躲在”任何人家里房间的地毯下、床单中、洗手间的水盆里、甚至马桶里,疯狂的把一切都数字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无时无刻不在搜集房间和房主的数据,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程度以及主人掉落的头发、皮屑甚至尿液和粪便当中所包含的对健康有影响的信息。之后,它会按照设定好的算法和逻辑,把这些信息提供给智能家居设备,比如空调、加湿器、窗帘和空气净化器以及主人的健康手环,等等。只要你愿意,还可以把这些数据直接传给你的医生或者负责你健康情况的人工智能设备。这些设备会根据数据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房间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以及给房主人做出健康提示。当然,这只是智能微尘的一种应用场景。家电设备制造商也可以采取这种技术,时刻密切关注客户家中的家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提前预测的家电保修和维护服务。电商可以把智能微尘放在邮寄出去的产品中,这样,就能第一时间判断出损坏商品的,到底是粗暴的快递,还是用户家里的熊孩子。智能微尘一旦进入应用环节,人们生活数据化的程度会成千上万倍、甚至是万亿倍的增加。物联网可能就以此为基础来实现。

2:数字孪生

看到“孪生”这两个字,大家脑子里会想到什么?“长得一模一样”的可爱双胞胎?没错,数字孪生也是这个意思。只不过,这个双胞胎的其中一个,不是现实中的任何事物,而是它的“双胞胎哥哥(或者妹妹)”的数字版克隆产品。

假如某天家里的一辆车出了问题,不能启动,通常我们要打电话,找拖车,把车拖到附近的修车铺或者4S店去维修。如果当天修车的人比较多,或者车坏得比较严重,可能我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排队,直到有经验的修理师傅腾出手来处理我们的车。可一旦有了数字孪生技术,我们就可以在家里,用传感器设备把我们的车扫描一番,生出它的“数字双胞胎”来。4S店的师傅立即可以在电脑上检测这台坏车的数字双胞胎,发现问题,甚至直接远程维修。

数字孪生可以让远程调控、远程医疗、远程手术、远程教学等等领域内的远程操作成为现实。这样,即便是住在大山里的病患,只要家里有互联网,就可以让大城市里的名医,甚至比名医更有经验的医疗人工智能来诊断病情,给出治疗方案。这样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

3:边缘计算

这项新技术是针对大数据和云计算而来的。技术高潜牛人们对“大公司掌握大数据”这个现实已经烦透了。数据由每个人产生,其价值却被巨头互联网公司所用,普通人成为被“收割的韭菜”。于是,他们发明了边缘计算技术。当这项技术成熟时,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终端完成相应的计算,而不必上传到云数据中心。这样,我们将会得到更快、更个性、更能确保自身隐私的计算服务。这项新技术被形象地称为“雾计算”。

普通人不能在云中,但可以在雾中。让巨头们留在“云”中吧,我们在“雾”中,不被看透,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利益!

也许你现在已经知道我大吃一惊的原因了,也许还没有。试想一下,如果这三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你就会发现我们将直接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现实世界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被数字化,任何事物都会被进行数据分析,并按照数据的逻辑进行维护和保养。现在,整个世界的数据化程度已经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了,但和未来相比,现在的数据量不过是冰山一角。尼葛洛庞帝22年前大开脑洞所畅想的“数字化生存”,可能仅仅是“数据世界”刚刚拉开的大幕而已。

你不感到吃惊么?你会拥抱这样的未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