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重心的三次变迁

“管理之父”德鲁克有言,企业是社会的器官。

企业的资源是社会委托给企业家代为管理,以便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竞争的加剧,企业与企业之间,品牌与品牌之间,开始争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资格。人们为什么要将这一社会价值交给你这家企业来承担,这是每一个企业家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根据竞争的多寡,企业家管理重心发生了三次重大转移,只有看清楚过去,才能更长久地思考未来。

(1)管理工厂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老百姓对于各种产品的需求都非常旺盛,但是可供选择的产品却很少,只要是能生产出来的,基本上就能销售出去。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需求旺盛竞争少”,顾客在主动地收集信息和寻找产品。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环节的工厂是重中之重,良好的流水线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这一时期主动权掌握在企业的手中,企业间比拼的就是生产速度。

这时,企业家的管理重心是工厂的效率。

比如,当年创维经销商订货大会的火爆场面,那是企业在家门口坐着等着收钱的日子。

(2)管理市场

到了20世纪末,竞争逐步加剧,顾客的选择逐步增多,同时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信息开始逐步地对称。企业也开始利用更好的品质与更优质的服务来打动顾客,想方设法地接近顾客。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可以概况为“渠道为王”,谁占据了渠道谁就能赢得天下。

这时,企业家的管理重心是市场和渠道。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饮料大王娃哈哈了,它是渠道制胜的典范。

(3)管理用户

21世纪初,随着商业社会、互联网和科技的进步,导致“产能过剩”“竞争惨烈”,顾客的一个需求,会有成百上千的相似产品可以满足。伴随着产品同质化,“信息爆炸”更让顾客无所适从,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轰炸,这个时代消费者成为选择权的中心。顾客不需要再去市场购买产品,谁能进入顾客的心智,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顾客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即可完成选择。顾客的心智成为竞争的战场。

这时,企业家的管理重心不在是工厂,也不在是市场,而是用户。谁能赢得用户谁就能主导市场。能存活下来的品牌,都是在顾客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