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看到了这种偶然的成功和个人英雄主义有可能给公司带来不确定性,华为公司在1999年引入IBM顾问。
据早期参与过华为IPD变革人士介绍,华为的IPD从大的方面来说,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8年初开始,称之为自主引入阶段。
当时,任总从IBM带了相关的IPD资料,华为人自己摸索实施IPD,组织了项目组(主要由一批MBA构成),参考IBM开发项目的方式,经过他们自己研讨拿出了一套基于IPD的研发体系变革方案,并进行了推广实施。但这次IPD通过变革效果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基本上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第二阶段,IBM咨询进入。
华为公司高层经过分析,决定请IBM作为咨询方来帮助解决问题。
由IBM主导的,华为IPD咨询项目的实施共分为关注、发明、推广三个阶段。
关注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松土”和了解华为的现状(As is),通过与业界最佳的对比识别进一步改进的机会。
IPD咨询项目是企业历史上重大变革,其变革难度是其它变革项目不能相比的,稍有不慎将导致失败。
为了提高各部门对IPD项目的重视,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加强核心组及各相关小组成员的紧迫感并提高其积极性,1999年04月17日,任正非在IPD咨询项目启动会上做了讲话。
任总号召要努力向IBM学习:“我们有幸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老师,这就是IBM。华为公司的最低纲领应该是要活下去,那最高纲领是超过IBM。所以你们大家认为可不可以向他们学习。现在有多少人有新的想法能超越IBM的那些请举手,不要怕嘛,我们可以向你学习。当你去实践过以后,比如也能产生900亿以上美金的产值,我们就应该向你学习,我们就不向IBM学习,而眼前你又没有这个能力,你也没有做到,然后你也觉得自己学习不够认真。”
在针对员工爱出风头,任总提出要不折不扣地穿美国鞋:“当然我们让大家去穿一双美国鞋,但是我们让美国顾问告诉我们美国鞋是这个样子,到你们中国,鞋是不是可能变一点,但这只有顾问有这个权力,我们没有这个权力。就要深刻理解IBM这套管理方法了,我能不能改。创新一定要在理解基础上去创新,而不是在没有完全充分理解以后就表明一些东西,你那是在出风头,而我想那出风头的人就把他请出我们这个小组去。”
对不支持改革的人,任总提出要坚决清除:“那些长期理解不了的人,不能理解IBM的IPD改革的内涵,就请他出去,我们这个小组不是终身制,我想能不能一个月清理一次,不杀怎么样前进。请他滚出去,一个月出一次,我认为一定要一个月出一次,不断有人增加进来,不断地有人赶出去,革命最终目的就是伴随着改朝换代,我们就要杀掉一批人,这批人曾经是功臣,但努力不够,那么我还可以有一些功臣岗位,比如说喝酒,叫他陪客户喝酒,可以不需要IPD,你可以不懂IPD,他说我以前是副总裁,可以还挂个名誉副总裁,喝酒副总裁。”
针对华为咨询项目团队,任总出也提出希望:“我希望我们真真实实不辜负这27个月顾问的心血,当我们有一天真正站起来,我们写历史的时候,或者就在我们龙岗那里立个大碑刻上我们这一段历史,让我们的后人永远铭记,我们是怎么样学习过来的。”
发明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设计未来(To be)的流程、组织,教练并引导PDT团队。发明阶段结束后,将对IPD在公司全面推广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如果全面推广的条件已经具备,则开始实施推广阶段,将IPD的To be模式在公司所有产品的范围内推广。
IPD项目完成端到端主流程以及概念阶段可操作流程设计后,于2000年5月17日第一个试点PDT项目正式开工,第一个试运行的项目是无线业务部大容量移动交换机MSC6.0。IPD的流程和方法将在试点PDT的运行中得到贯彻和验证,并带动公司各部门进行与IPD流程相关的改良,以保证IPD项目的实效。任总到会并作了讲话。
任总进一步强调虚心向IBM顾问学习:“从我们高级领导来看,我认为IPD项目是公司最大的一件事情,公司干这件事情下了很大决心,在座的每个人都要高度投入进去,我们一定要完成目的。怎么做好这件事情呢?就是要听顾问的话,即使顾问错了,也要听顾问的话,经过实践检验顾问发现他是错的,那么由他自己纠正。”
针对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流程式组织结构方面,任总说:“从功能式组织结构转变成流程式组织结构必然涉及到部门的障碍,也涉及人的障碍。各个部门都要放弃自己固有的管理方法、管理规则和利益准则,否则我们就要调动部门的头,调动你到你最反对的地方去。 只要流程需要,我们公司在这点是有能量的,是敢做的。我们一定要按照流程打破所有部门的壁垒,对此我很有信心,只要你阻挠了事情的发展,那么就要把你裁掉。”
任总语重心长地告诫PDT项目成员要珍惜机会:“你们获得极难得的机会参加到这次IPD的活动中来,为什么叫你来?是因为碰巧,并不是你最优秀。经过两年的管理培训,你的进步将会是很大的。公司给了你们非常好的机会,下一时代管理技能好的人肯定会得到很好的晋升机会。前方的人都在拼命,在消耗自身,而你们都有机会一边工作,一边充电,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