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流行的产品开发流程可以归结为三种:第一种是瀑布方法,它是传统新产品开发流程的通用术语,其中有离散的步骤和里程碑。之所以称为瀑布式产品开发,是因为在这种方法中,团队只有在达到里程碑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即流程只有一个方向。
瀑布式产品开发是传统的开发模式,强调文档和流程,相对缺少迭代与反馈,不适合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开发场景,但好处是从一开始目标就清晰明确。
硬件领域更加偏向瀑布式产品开发,主要原因如下:
电路设计的更改成本较高,一旦更换设计就需要重新画原理图、Layout、焊接和测试,即使打快板也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周期的测试。
产品系统模块之间的联动性极强。比如,App端如果要调整控制报文的发送模式,就会导致云端和设备端也要同步更改和测试。
资源协调和工程排期问题,如果涉及开发外包,就需要多个不同的公司一起配合研发。任何一个需求变更,都需要重新协调对应公司的工程师资源,以及对方的排期安排。
这一系列的联动性都会使得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不适合过多地调整/变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