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集团(此处指赵本山、本山传媒旗下产业)真实的问题,并不是《捐助》这个小品,而是由这个小品所反映的更深层面的问题:赵本山集团的价值定位,或者直白些说赵本山及其本山集团的品牌战略定位问题。
2009年是赵本山显示其进入“中国富人”俱乐部最突出的一年。但中国富人俱乐部,受到一个被称为“福布斯咒语”的困扰。这个咒语的核心只有一个,关乎富人的个人心智或思维水平: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黄光裕、牛根生、章子怡等,无一不是在功成名就的辉煌时刻遭受重创,都彷佛在验证“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天道。
这些出现问题的富人(名人),其遭遇滑铁卢的“狂”之表象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是极度自信与自我膨胀:黄光裕如果学习一点同是潮汕人李嘉诚的成就自我、追求无我的精神,或许不会出现如此局面;
其次是滥用话语权与公众关注:牛根生如果不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发表那些被视为博出位的言论,包括在网络上进行删除不利信息的行为等,蒙牛何必被逼宫、牛根生又何必万言书煽情?
第三,控制力幻觉:名人、富人的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交织出的一个关系网,会产生一种对环境有控制力的幻觉。这种控制力,如果只是消除一般的商业困难或个人间的争执,可以是有效的,但对于触碰到一些社会“底线”的行为就很难控制。如王石2008年关于捐款的一个在平时没有太大问题的言论,被放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就产生了巨大的杀伤力。
第四,狡辩(死不认错、不肯认输等):主要表现是两:高估隐藏证据的能力,或者是将责任推给手下人去承担,如章子怡100万元捐款的问题,经纪人季玲玲先是故做被侮辱状(子怡会拿不出100万元吗),然后在铁证面前又以为可以补交了事,并将责任推给工作人员的疏忽。这种瞒天过海的狡辩出现在这些高度关注的富人身上,简直无异于贻人口实、自取其咎。
其实,当今中国的富人阶层,还真是一个历史性现象,因为中国从没有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出现如此之多的商界富人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掌握了很大的公共话语权。
在财富分配不均匀、财富原罪、潜规则、金权交易等背景下,大众的“仇富”情绪不能一概被列为“不健康心理”。中国富人群体,认识并正面对待这种社会情绪,不仅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表现,而且是逃避福布斯咒语的护身符。
赵本山本人及其团队,是否可以对号入座地检查一下,赵本山2009年以来的言论、行为已经露出了多少因狂而乱的症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