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不祥者有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畏敬,由于畏惧而产生的敬仰。也可以把这两个字分开来讲,“畏”,畏惧也会产生偏差;“敬”,你敬仰、崇拜、恭敬过分也会产生偏差。

其实,对权威崇拜的心理往往是一个人不能自立自信的表现。你不能自立,不能做主,就不能好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严格地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这种畏敬的情绪存在,不光是下层、底层的人才有。老百姓怕官,对衙门里当官的很畏敬,但当官的也有畏敬啊!县官怕州官,州官怕宰相,一层一层地畏敬,宰相怕皇帝,对不对?但皇帝还有没有畏敬呢?皇帝也有畏敬。他是天子,老天爷的儿子,儿子怕爹,所以他怕老天爷,他怕遭天灭、天谴。

春秋时有一个故事,齐景公有一次外出打猎,到了山上,遇见一只老虎冲了出来,吓得他拔腿就跑,一直跑到河边。他想到这里应该没事了,谁知遇见一条大蛇,又被吓了一次。打猎没有收获,却两次被惊吓,搞得齐景公回去以后总是做噩梦。他问左右,左右就说:这恐怕是不祥之兆啊,是不是国家要出现不祥之事?是不是西方的虎狼蛇蝎之国要来侵犯我们?或者是不是妖魔鬼怪要来乱国的凶兆?总之搞得很紧张,这就是“之其所畏敬而辟焉”。当时齐国宰相晏子,听了之后就说:大王你不要怕,国之不祥者有三,一是有贤而不知,二是知贤而不用,三是用而不任,其他的就算不了什么不祥。你上山跑到老虎的家附近,见到老虎是正常的事;下河跑到长蛇的窝跟前,当然就会见到蛇。这些都是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害怕啊!

晏子说的三点很重要啊!有贤而不知,我们也知道有些做企业的人,知道用人唯贤的道理,但就是不识贤才。明明自己的团队里有很好的人才,但就是不能发现、起用,还满大街去高薪招揽,挖别人的墙脚。晏子说得很清楚,有贤而不知,这对国家来说是不祥的。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经国济世之才,但你当皇帝的不知道,朝廷里用的尽是庸人蠢材乃至奸佞之人,这就是国家的不祥。第二个不祥,知而不用。有些国君气量小,他嫉妒有本事的人,觉得这种人将来对自己有威胁,怕人家的名声超过自己、权势超过自己,就知而不用。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你不用别人会用嘛!所以这也是国家不祥的事情。第三就是用而不任。你知道了人才,你也启用了这些人才,但是你用他又不任命他,让他有名无权,没办法发挥自己的长处。我们常常讲要知人善任,要用人不疑,要放心放手地让贤能之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一个真正的人才,你用了又不放心,左边下派一个副手,右边另设一个监官,左右制约,那再有本事的人都没办法施展才能。所以,古时候皇帝要起用大将,都称为“拜将”,要亲自去拜的,把将印拿给他,并且还要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样的话,让他放放心心地带兵打仗、杀敌立功。

这是晏子告诉齐景公的话,这三条对我们做企业也好,做其他的事业也好,都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