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互联网电商以及总量过剩,个性不足的大背景下,传统经销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甚至很多传统经销商已经转行。我们前阶段在做经销商专题研究,和一个传统经销商沟通的过程中,让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即经销商规模竞争的时代到来,而形成规模的核心力量是打破单一品类商。
我们去和这个经销商沟通的时候,恰恰赶上他正在召开下线分销商,批零商的年度工作会,当天晚上这个经销商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就是让我们在第二天上午的会议上,给他们下线分销商和批零商做个专题培训,时间是第二天上午八点半,开会的第一个议程。
我们第二天早餐的时候还质疑,一般的这种会议就是吃喝会,会议开始前老板讲几句祝酒词就行了。估计八点半到会的可能性不大。
等吃完早餐也就八点二十的样子,我们就说到会议室看看,然后再回房间拿资料。结果出乎意料,等我们到会议室一看,已经济济一堂了,我们赶忙走出会议室去拿资料,在会议室门口看见这个经销商正在训斥几个人说:“你们懂会议规矩吗,不是一直要求提前十五分钟到吗,这么懒散,能把活干好吗?别开会了,回家反省去吧”。而被训斥的几个低着头,一副小学生接受老师批评的场景。
会议结束后,我们和这个经销商沟通的时候,夸奖老板说,看到这种 会能组织这么好,效果这么好,真实不多见,主要是老板管理有方,尤其是开场前,对自己员工的训斥,更体现了老板的管理魄力。这位老板给我们说,训的不是员工,也是下线客户。我们就问,下线渠道商也能这么训,一般的经销商可是拿下线渠道商像神一样的敬。
这位老板说了一番话,我们恍然大悟。这位老板说,我的规模大,品类多,下线渠道商绝大多数的利润都是卖他的产品赚的,所以很听话。如果不听话,他停止供货,很多下线渠道商的生意就很难做下去了。
因此,在过去总量增长的大背景下,中国商业流通领域以品类为依托形成了不同的商业群体,诸如酒商,茶商,休闲食品商,调味品商等等品类经销商。而现在总量慢增长或者不增长的背景下,商业流通领域开始迅速的进入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规模竞争成为当下或者未来很长时间一段的竞争。我们早几年就依据趋势断言:对于食品经销商而言,没有规模就免谈未来。
事实上,规模竞争就意味着是成本竞争,没有规模就没有成本优势,对于经销商而言,没有规模不仅丧失了成本优势,而且相对上游而言丧失了采购优势,相对下游而言酒丧失了渠道控制力。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当单一品类进入增长的瓶颈之后,绝对值一定的前提下,如何形成规模优势?显而易见,就是打破品类商,成为多品类商,即成为综合型经销商才能打破规模增长的天花板。也就是说,在需求增长旺盛,品类爆发增长阶段,聚焦品类成为品类商是最好的选择。试想,当品类不再增长,或者现有品类出现了大量的品类替代,如何实现增长?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品类价值,即品类升级,另一个增加新品类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