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义忠跟罗静婷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走的是“相亲”这条传统路线。
1985年,万义忠在吉安市第二副食品公司下面的春发商店上班。春发商店其实就是一个小卖部,当时只有4个店员,万义忠就是其中之一。春发商店门前隔着一条四五米宽的小马路,对面住着一户人家。户主的孙女年纪比万义忠略大几岁,当时已经结婚了,在纺织厂上班。年轻的万义忠下班后,总爱到户主家去玩,也在她家吃过饭,还帮她家干过活。户主觉得这小伙子人不错,长得也帅,就想给他介绍对象。有一天,户主对她孙女说:“你看你们纺织厂里有没有女孩子,帮小万介绍个对象。”户主的孙女后来就把罗静婷介绍给了万义忠。
“当时相亲的时候,其实来了两个姑娘,说实话,我第一眼看上的是另外一个细皮嫩肉的稍微胖一点的姑娘。罗静婷那个时候非常瘦。”回忆当年的情景,万义忠说,“当姑娘的时候,罗静婷还是比较简单朴实的女孩子。自从生了小孩以后,性格就慢慢变了。生了小孩以后,她就知道了一个母亲的责任。一个家庭的负担,会使她改变。”
由于两人在父母的子女中都是老大,两人都知道不仅要承担小家的责任,还要承担大家的责任。
作为女企业家,罗静婷做事风风火火,很干练,但她毕竟是一个女性,要扮演很多种的角色,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在这么多的角色转换中,罗静婷感到最苦的一件事,就是在员工面前要显得非常强势,回到家里又要变得小鸟依人。这种情况下,罗静婷就要不断反省反省再反省。
时间就像一座天平,花在企业里的时间多了,留给家庭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这就容易忽略对小孩的教育管理。每当回想那段经历,罗静婷都感到愧疚。“那时候本来就很忙,我望子成龙的心又非常急迫,非常希望孩子能够成为我的骄傲,于是对孩子的定位要求太高了,非清华、北大不上。”
女儿上高中的时候,罗静婷参加了一次家长会。老师对罗静婷说:“你的小孩考一本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二本甚至三本,搞不好就是专科”。罗静婷一听这话,就急得团团转,随即单独找老师详谈。在详细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后,罗静婷更加明确女儿可能就是在三本范围内。罗静婷很难接受,回到家里马上找女儿谈话。商量后,罗静婷发觉女儿对艺术设计比较感兴趣。于是,罗静婷就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近专门找了专业老师给女儿辅导。最后,女儿还算争气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在她女儿就读的前一年刚刚升为一本院校,罗静婷也感到满足了。
为了吸取教训,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罗静婷就沟通交流得非常多。在儿子初中毕业之后,罗静婷就做了重新的调整,把他送到北京读书。“我现在基本上是电话遥控,每天保证跟他通一次话,让他知道家里对他的关心和重视。”
做企业不容易,兼顾企业和家庭更不容易,罗静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尽量扮演好自己的每一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