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文件××-03-50质量成本管理规定

质量成本管理规定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成本报告的编制方法和对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质量成本的统计分析,用经营的经济性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和外部损失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3.参考文件

3.1 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

4.责任

4.1 品保部:负责确定质量成本科目、制定年度质量成本目标、组织质量成本基础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与核算;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表;跟踪、验证质量成本改进措施的实施。

4.2 其他部门:负责落实本部门质量成本目标;制订、实施质量成本改进和降低的具体措施。

5.作业内容

5.1 质量成本:指保证获得满意的产品质量所发生费用和没有获得满意质量所遭受的损失。它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5.2 内部损失成本:

5.2.1 报废品损失费:因半成品、成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所损失的费用,在生产过程中报废的半成品、成品、原材料、原物料及人工费用等。

5.2.2 返工返修损失:为修复不合格品并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人工及损失的原材料。

5.2.3 产品降级损失: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质量等级而降级所损失的费用,合格品价格与降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损失。

5.2.4 停工损失费: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所损失的费用,停工期间所损失的净产值。

5.2.5 超额运费:因内部问题而导致交期无法满足增加的运输费用。

5.3 外部损失成本:

5.3.1 索赔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对用户提出的申诉进行赔偿、处理所支付的费用,支付用户赔偿金(包括罚金),索赔处理费及差旅费。

5.3.2 退货损失费:因产品质量未达到标准,造成用户退货、换货所损失的费用,产品包括损失费、运输费、退货产品的净损失等。

5.3.3 返修费:在交货后产生不良品由我公司派员为用户提供修理服务所支付的费用和返修人员的工时、差旅、办公、劳保、更换零部件成本、器件、工具运输费以及不良品处理费。

5.3.4 降价损失费:产品质量未达标准而降价销售所损失的费用,销售价格与降价的差价损失。

5.4 质量成本

5.4.1 质量成本的构成

A.质量成本包括二个一级科目: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B.一级科目不得随意更改。

5.4.2 质量成本的预测方法:

A.经验判断法:根据以往经验来预测计划质量成本;

B.比例测算法:根据质量成本占产量、销售收入、利润的比例来预测质量成本;

C.计划分析法:在上年度12个月份的质量成本资料中选取其中较低的6个月的资料,算出平均值,以此来预测计划期的质量成本。

5.4.3 质量成本计划:

A.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年度质量成本计划由品质组织编制。

B.质量成本计划的内容:

①主要产品生产单位的质量成本计划;

②全部产品的质量成本计划。

C.质量成本计划编制步骤:

①收集资料进行预测;

②确定质量成本总额及降低额;

③将质量成本计划按产品展开。

D.质量成本计划的计算:单位产品损失性计划,计划期单位产品内(外)部损失成本额=上期c×(1+c%);(c%为计划投资增长或降低率)

5.4.4 质量成本核算办法

A.质量成本的记账:质量成本采用借、贷记账,发生质量成本时,借记: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贷记:有关科目。

B.质量成本不进行分配,每日按实际发生额进行统计和核算。

C.质量成本的统计每月10号前,财务部根据质量成本要求,将各部门、班组发生的质量成本资料进行统计汇总,编制《质量成本月统计表》,并按质量成本科目进行核算。

D.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

①财务部依据质量成本核算的资料,进行质量成本的综合分析选用;分析的内容包括:质量成本构成及趋势分析;报告质量成本与年度目标执行情况、与前期、与上年同期的对比分析;影响质量成本典型事件和原因分析。

②根据质量成本分析,品质每年应编制《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指出报告期内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区域和主要因素,明确主攻方向,提出改进措施;提出下期质量成本工作重点和目标。

③《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编制后,应在每年管理评审前上报公司最高层,并发相关部门各一份。

④品质负责改进措施的跟踪、实施效果的验证工作。

5.5 本程序所涉及的相关记录保存依《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附件

6.1 质量成本日统计表

6.2 质量成本月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