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巧妙比喻赢合作

在开发LT的过程中,友惠堂大药房的王总一直拒绝合作。理由是,虽然产品是品牌厂家生产的,但是现在没有广告支持,没有临床带动,并且我们却以七五折扣供货,较高的零售价也会为推荐带来困难。最后总结就一句话,不要!还不如卖坤宝丸。

我说:“王总,在商言商,我们就抛开产品的治疗效果的区别不谈,就利润而言,一盒坤宝丸你零售才买12元,并且是流通产品,你还不敢卖高价,还要用它打价格战。抛开这些不谈,就算你这盒药是捡回来的,也就挣12元。

但是,我们LT这个产品,虽然供货价贵,核算完促销政策之后,您一盒有20元的利润。虽然推荐在价格上有困难,但毕竟药品是特殊的商品,消费者买药一定不是为了图便宜,而是为了治病,治疗效果才是硬道理。

再说了,咱们药店又不是红十字会,高额的房租和人员工资要支付吧,靠十几块钱的东西,您支撑也很难吧,一个品牌的高毛利产品,舍它取谁?”

王总立马笑着说:“我的药可不是捡回来的,你可别瞎说,行啦,你说的分析的也有道理,先搞20盒销销看!”

我也笑着回应道:“没有,就是打个比方,话糙理不糙,道理就是这样,您想想是不是,你也会认同我的观点的。”

这个故事是我经常在产品进场讲给单体药店听的。他们总是希望零售价低点,因为零售价低可以减少推荐的阻力,似乎零售价是影响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但是,他们又希望利润空间大。这个事儿就难了,一个零售价10元的药,利润空间再大,能大过10元?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达到合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