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5日,大洋岛海参在成都王府井商场,遭遇职业打假。最严食品安全法对于粗制滥造的水产品来说将是严峻考验。到市场上随便转一圈,我们就能抓到一大把同类标签,包括一些大企业。产业发展走进困境,跟这些小小的问题密切相关。以资源谋价值、以产量求规模、以环境换市场、以低要素生产力获取信息不对称利润的发展模式,基本上走进了死胡同。我们看淡水鱼市场,这种困顿非常突出。问题虽小,但是反映出产业的病态发展、病态思维。
产业再定义
传统市场正在解构与被解构中进行重构。解构与重构是近年来水产业的关键课题,从各类论坛、企业家关注的问题点等层面,很少听到或者看到企业对解构与重构的思考。消费的支离破碎和市场的分崩离析是交织在一起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解构和重构不断发生。
如果从单纯的战略或者战术要素层面审视这场解构和重构的进程,我们很难找到具体的应对方略。所有的挣扎都显得那么无力;所有的努力都显得那么苍白。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必须回到产业和企业的基本面来思考问题。产业的基本面,实际上就是要重新定义——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三个基本问题。
宁德大黄鱼产业,从曾经的出口创汇的“国鱼”沦落为无人问津的注水鱼、填充鱼。过度养殖、疯狂喂药、注水填料增重等产业显规则,毁掉了这个可能成为国鱼的产业。山东的海参产业,以糖干、盐干、冻干等千奇百怪的增重造假手法,成就了低价劣质的产业链条;对虾品类中的虾仁包冰、熟虾包冰,就是对虾产业的显规则,也是加工企业、流通商赚钱之道。在粗制滥造、缺乏行业标准、产品标准、企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的产业链上,劣币驱逐良币成为普遍现象时,反而是坚守品质、固守标准的企业沦落为产业的另类。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有多严重?举一个小案例。
我们有一个客户想进军快乐购。大家知道,快乐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视购物平台。他们对于海参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呢?大连某品牌海参,在电视购物上,把质次价廉的海参借助轰炸式、钻心式讲解,直接把所有的高品质海参说得一文不值。质次价廉的产品在疯狂的传播中,反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所谓的“品质标准”,形成了“品质认知”。结果就是:再高品质的海参产品,如果没有更强力的轰炸,如果没有更有说服力的认知就上不了平台。目前,天猫、淘宝等消费互联网的电商平台也是如此。排名前五的海参品类基本上是质次价廉的产品,对虾同样如此。
谁来管?市场的力量有没有用?我们思考这个课题很有意思——如果质次价廉产品或者无良企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市场力量更大,那么市场的力量是起反作用的。对虾市场就是如此。
如果无法从产业、企业的基本面来重新定义,我们很难摆脱当前中国水产市场的桎梏。如果听之任之,奉行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的经营哲学,我们所在的行业将被外来产品彻底解构,消费者也很难对本土产品建立足够的信心。
近年来,消费者在海鲜产品上最大的改变是从尝鲜消费到营养需求、休闲需求、养生需求、交友需求、个性化需求等,随之而来的是消费品种、购买方式、消费习惯的变化。从中国人口变迁的趋势分析,水产品消费市场将逐渐接轨国际市场,更多的标准化、调理化、工业化产品将成为消费者更加安全、便捷的选择。因此,订单式、定制式消费将在未来几年迅速成为水产养殖业、加工业的主流。
产业互联生态的构建
如果有一张网、一个入口(或者多个入口),把分布在分崩离析市场上的支离破碎汇总起来,是不是就意味着形成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呢?从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产业互联网就是这个东西。
我们看国内排名靠前的社群,如罗辑思维、黑马会,我们姑且称之为“知识产业互联网”,他们用独具特色的知识,或者文化,或者具有包容性、延展性的内容智造和社交价值,形成了强关系群。社群经济、社群营销是未来几年的热点课题,也是市场部落化的典型表现。我2015年就断言:社群经济是产业互联网的依托,社群营销是构建产业互联网的关键策略。
在欧美市场,中国水产品的出口一直遵循着C2B的路径。实际上,水产内销市场的发展趋势就是C2B模式——客户对企业的标准化、个性化定制是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餐饮连锁的定制、商超终端的定制、各种跨界的订单定制,将成为专属于水产业的反向定制营销模式。
做外贸是B2C,但执行过程是C2B。如果我们用入口、用一张网满足各种各样的C端需求,实际上就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务社区。这个社区的用户越多(请注意是用户),社区的供应链就越短,社区的运营效率就越高。
在这种反向定制营销中,产品生态、产业形态、产业组织和产业秩序的改变,只能依托于产业互联网。借助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通过精准的分析研究,开展产品矩阵的精准智造。对于水产业而言,只有链接起实体世界的数据或销量,才是真实的、靠谱的、务实的。所以,水产的产业互联网,首先是依托于物理世界,而不能莽撞地一头扎进数字世界。其次,产业互联网构建的是用户世界。哪个企业能够率先从物理世界中借助数字力量抢先构建起用户世界,它就是未来的霸主,或者是细分品类的霸主。
用户世界的构建,首先必须懂用户。请注意是懂用户,而不是懂客户。比如獐子岛访问良之隆,国联也在加强与良之隆的关系。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是一种转变,但这是客户世界的维护或重建,而不是用户世界。这些现象还说明了一个问题:上游企业还想大宗销售。
从粗制滥造到精准智造
在近三年的市场剧变中,渠道商实际上也在分崩离析中支离破碎。更多的、更加细分的、更加专业的、分布更广泛的渠道新生力量,正在构建细分市场新的入口。因此,如果没有精准智造的支持,没有强有力的产品线创新这个抓手,在去中心不断深入的市场,大客户不一定是上游企业的最优选择。
水产和白酒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江湖。水产业没有江湖,大佬们各自为战,每个人都是自己领地的王。白酒业有江湖,厂商协同、厂商合谋、厂商博弈构成了不断做大蛋糕、做深市场的江湖。
从粗制滥造到精准智造,是水产业从思维到方法和操作手法的深刻变革。粗制滥造基于产量或者产能或者企业主的一厢情愿,基于赌行情、赌份额的野蛮运营思维和经营方法。但、这两年来,赌对虾、海参、鲍鱼行情的水产企业或收购大户基本上都一败涂地。水产市场早已不是渔霸虾佬占山为王的江湖了,这个江湖以人的需求、人的体验为主导,以消费数据引领产品标准,以去除各种车匪路霸的中间环节为手段,以智造实现产业上中下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成长。这个江湖,就是以精准智造为标签的产业互联网。
如果从养殖端到客户端都能够遵循精准智造的思维和方法,水产业会逐渐健康起来。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未来的竞争焦点不是厂商的空间之争,也不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博弈。未来的竞争焦点是接口之争、时间之争、社群之争、用户之争,接口、时间、社群、用户,将成为水产业的产业互联网关键词。
因此,我们所讲的水产业的产业互联网,就是以产业链关键节点的精准智造,形成链接金融、市场与消费者的接口,让产品或者品牌更近、更快、更短、更有效地对接,让产业从物理世界到用户世界之间通过数字化架构起直达的高速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