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解释】平等友爱地跟身边的每个人相处,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前面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看书学习。
在“孝悌、谨信”之后,第三个重要的就是“仁爱”。“仁”字拆开,就是“人二”,两个人在一起,“仁”是人与人如何相处的行为准则,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为什么要仁爱呢?简单的道理,我们不对别人好,不关心别人,别人凭什么会对我们好,会关心我们呢?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就像大山的回声一样,你对它喊什么,它的回声就是什么。
扩而大之,“仁爱”给了我们一个整体观。我们同在一个企业,同属于一个国家,同在一个时代,享受着同样的环境。企业发展好了,企业中的人都会受益;国家强盛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会水涨船高,发达国家的人和贫穷国家的人基本生活水平肯定不一样;在当今时代,生活得再差,也比战争动乱年代生命不保要好得多;我们同属于一个地球,享受着同样的阳光,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一旦环境发生破坏,谁也逃脱不了。我们大家是一体的,不是吗?
现在,人不会和谐相处了,假设了很多的竞争对手,非要把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可能吗?有个企业提出“为冠军而战: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令人毛骨悚然。人是应该拼搏,但这样的心态是否走向了极端,人活着就是为了互相比拼而亡吗?企业那么多,每个企业都要生存,与其把精力放在如何干掉对手上,不如想着自己如何能够活下去。
很多企业人很浮躁,只要能赚钱,“坑蒙拐骗”的事情想必都能做。为什么?关键的因素就是缺少了“仁”,没有为他人着想。现在“德行”好像是个奢侈品,甚至会让很多人不屑:“德行?能值多少钱?”结果呢?我们住着豪宅,开着豪车,穿着名牌,但是我们吃着不健康的食品,呼吸着污浊的空气,喝着不干净的水,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忍受着心灵上的茫然和痛苦!佛家早就预言我们将会处于一个“饮苦食毒”的时代,好像还真是如此。这都是因为缺少了传统 “仁德”的教育,如果企业注重“仁德”,还会制造污染吗?还会制造假冒伪劣的产品吗?还会想方设法欺骗消费者吗?
当我们拼命学外语、想出国、骂同胞的时候,我们失去了民族自信,丢失了“仁”,丢了我们的根。也难怪,优秀传统教育已经断代,现在很少强调关爱他人,更多的是如何考试获得高分。所以,不要认为《弟子规》就是给孩子看的,我们补一补这门功课同样重要。如果能把《弟子规》活用到现代企业中,更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京汇通汇利公司董事长胡小林先生,把《弟子规》应用到他的企业中,业绩的持续增长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孝悌、谨信、仁爱”都做到了,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弟子规》中才提出去学习,这估计会令很多人惊讶。
试想一个不孝、没有诚信、没有爱心的人,如果特别喜欢学习,那会是什么样子?电视剧中的“坏人”,一旦武功高强,无人能及,我们心里会莫名的害怕。这说明,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仁德”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而且德在先。在企业中,业绩好的,但负能量多的人,还是早拒之门外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