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出土长沙马王堆《老子》帛书本,1993年出土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掀起了两次重新释读《老子》的热潮,取得的积极成果有目共睹。但是,过去2000多年对《老子》的歪曲、误读,就因为这两次新材料的出现而改变了吗?
两份珍贵出土文献的释读,纠正了部分通行本过去解释不清的文字矛盾,如帛书甲本将通行本的“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纠正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郭店本将“绝圣弃智”纠正为“绝智弃辩”等,都被认为是《老子》文本纠错的巨大进展。但是,对《老子》思想的理解就真的进步了吗?
答案并不乐观,对老子的认识依然误解众多,举其大者略言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之源。那么老子的德论呢?为什么对老子的道谈得很多,而默认“德”这个重要的老子范畴,变成了儒家的专属?
很多注释者认为,老子的贵生是活命哲学或者原始生命哲学,老子的不争是消极主义,老子的清净自然是“老人”消极哲学。那么,《老子》书里所说的“胜”作何解释呢?为什么注释者只看到柔弱,却看不到后面的“胜刚强”呢?能胜刚强的柔弱,真的是所谓的退缩保守消极?
还有不少人认为,老子有愚民思想,老子是反智、反学习的朴素原始主义思想。那么,老子主张让圣人智慧、让民众愚昧了吗?老子反对学习、反对智巧,可是老子推崇的道、德、善是哪一种智呢?老子要求的知天下、见天道不是智慧吗?
韩非读了老子,从老子的话引申到他的法家思想,司马迁把老子韩非放在一个列传里,老子就成了法家的鼻祖;老子书里用兵事做比喻,《老子》就变成了兵家;郭店本没有绝圣弃智,就变成了儒道思想源始的内在一致。诸如此类的老子解读,真是离《老子》本意越来越远。
作为本人《老子》注译三部曲的第一本著作,本书从帛书本《老子》的“德篇四十四章”开始,是想纠正对老子的两个最大的误解:老子对德的阐述、老子对善的阐述,是老子体系的核心思想,而不是儒家的专利。
老子的德论、善论,与儒家的德论、至善说,并不相同。儒家以才性论德,将至善作为个人修养的顶峰,老子不然,老子的玄德,核心是无争而能胜,落点是一个胜字;老子的善,不是个人的修养,而是社会与个人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善是玄德的落点。
老子的德篇,是一部社会史与政治思想史。老子对于西周的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乐制度等社会治理制度与思想,都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并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理想社会方案。这个理想的天下图景,比著名的小国寡民要深刻得多。本书试图将老子思想的这一面充分展示出来,这是今天也依然值得认真对待的思想。
本人计划的《老子》注译的第二部,是对“道篇三十七章”的解读;《老子》注译的第三部,是单独注释郭店本老子。也就是说,我将《老子》分成了三个文本,每个部分单独注释阐述,便于读者阅读,同时,将通行本、帛书本、郭店本三个版本的优点,尽可能全面地予以保留,让读者有机会思考、判断老子思想的完整体系。
能够看到帛书本、郭店本,是今天读者的幸运,凭这两份新文本,当代的读者已经超越了1973前的绝大部分的《老子》注释者。但是帛书本如果没有通行本的对堪,也是残缺不全的。我对于帛书本原教旨主义与郭店本原教旨主义,都不赞成。但郭店本的确应该单独释读,借以了解“最早的老子”的思想。
今天的普通文字爱好者也能比许慎更容易正确地解读汉字的造字原理,为什么呢?因为有了1899年起的甲骨文的出现,有了100多年来诸多学者对甲骨文的释文、解读、争论,才让今天的读者至少有了1200多个已被完全释读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文,是许慎在撰写《说文解字》时都没有见过的。
今天的读者还具备了中外3000年历史,以及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的比较视野,自然更容易判断老子思想里哪些观点是亘古不变,哪些是应该与时俱进的。这是本书的初衷,提供一个释读《老子》的新坐标系,提供一个思考的索引,让《老子》思想的本意,被更多的人认识。
汉娜·阿伦特所说:思考本身才是重要的。如果人类放弃基于独立思考的判断,那么不仅大奸大恶将横行无忌,平庸的恶也会成为罪恶的帮凶。阿伦特前所未有地证明,思考的无能,让不仅统治阶层堕落,而且被统治阶层也堕落,这种平庸之恶,成为所有大规模犯罪的真正帮凶。思考是给予人类最后的力量,去阻止大灾难的发生。
《老子》的最大意义,不仅提供了很多千古名言,而是一部思考之书,一部不媚权、不媚钱、不媚俗、不媚名的思想录,值得每一个相信“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的人认真阅读,吸取营养,获取“思考的力量”。毫无疑问的是,阅读《老子》所能带给读者的收益,远远多于本书所能写出来的。
第一次在我的书里题写了扉页:纪念我的母亲。
我2011年出版的《产品炼金术》,妈妈特意要了一本,我说,妈,这是营销的专业书,看着没劲吧?妈妈说,我看得懂,里面好多产品我都知道,我喜欢看。那一刻,我明白,妈妈看的不是书,是她的儿子。父亲去世后有一次,妈妈跟我说,我一个人住家里,太空,我怕。2014年,妈妈去世。
我很后悔,离开家十多年,陪妈妈的时间太少。现在浮现这些往事,令我心痛如割。2016年出版《春秋基因》就在想,如果妈妈看到会多开心。这次把《与老子一起思考》的第一部献给给妈妈,也非常合适,这本书的主旨,其实就是论述了老子被严重忽视的两个核心思想:玄德与善,这正是母亲用她一生的爱教育给我的。妈妈,儿子的心魂陪着您,不怕。
相信读者可以谅解我的这点私心。谢谢。
2017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