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异步化

什么叫异步化?就是从原本是以一条龙方式完成的整个工作中,提取出其中一部分来,提前把这部分的工作做好。而这部分成果可以被剩余部分的其他工作直接引用,从而缩短总工作周期。很多时候,提前做好的这部分工作的成果还可以被重复使用、共享使用。

流程的异步化最典型案例就是编程了。程序员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会把一些常用的局部程序代码提取出来,做成子程序、函数、公用模块,当主程序需要的时候就直接调用这些预置的子程序或模块,从而大量节省重复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

在采购领域里,我们常见的情况是,很多企业的采购部门只在有了物品采购需求,才开始找供应商、询价、比价、议价,然后签订合同进行购买。如果采购部门能依据事前与用户部门的互动、历史统计分析,在具体的采购需求到达之前,就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需求预测,从而提前寻源供应商、认证供应商、甄选供应商,那么当有具体采购需求出现时,就只需要按照协议执行一个订单履行程序了,这步工作甚至可以让IT系统自动完成。而且,还能依据预测采购量,利用规模效应,谈下来一个好的价格协议。这就是流程的异步化

科技型公司在研发工作中,会把其中各种技术、功能进行分离,以形成一些相对独立的、可靠的,能在不同产品的开发中被借用或引用的共用基础模块,从而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周期、强化进度可控性,并使开发团队把精力聚焦在产品独特性的设计工作上。比如,在研发过程里,可以对一些元器件进行评估,提取出来形成一个优选器件库。当有新产品开发时,直接从这个优选器件库库中选择可用的器件,这些器件都经过验证,质量可靠、价格已谈好且产能有保证,所以不仅省去寻找新器件与供应商的时间,还在质量与可供应性上有很大优势。这个也是流程的异步化。

传统的动画片制作,画面都是手工一副一副画出来的。电脑科技时代,制作方法就发生了质的改变。开发时,有人负责先把人物(如人物的各种动作形态)做出来,有人负责制作地图,有人负责特效,有人负责剧情策划,最后就按照剧情把这些要素进行组合。因为各要素的重用性得到最大发挥,电脑制作时代的动画制作,在开发工作量和开发时间得以大幅减少。这个也属于流程的异步化。

实施流程的异步化,有如下几个要点:

第一,要突破惯性。我发现,一个企业准备对业务流程进行异步化优化时,总有不少人先验性地不以为然。我想,背后主要原因还是定势思维、路径依赖。

第二,分离出可异步的工作要有专业合理性。要在一条龙流程中要分离提取出可异步化处理的部分,需要在专业上有着透彻的理解,清晰掌握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关系、输入输出参数、相互影响方式、潜在风险等。比如,程序员在分离出可调用的子程序、函数时,要确保其技术上能成立、成本和效用上有所值;研发时分离出共用基础模块要求更高,负责人必须对技术、对产品都有着高出一般研发人员的认知;把供应商选择工作和采购秩序工作进行异步化,则需要对供应市场、对内部需求把握都要到位,否则,不合理的强行分离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三,异步化的工作输出的成果是可重复使用的。假如只能使用一次,能带来的收益就甚微。重复使用频率越高,产生的收益就越高。

第四,异步化工作实质上是管理变革。同串行变并行一样,涉及多部门时,就不能仅仅从纯技术视角去看待异步化改变,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考量、观念局限等都可能成为异步化实施的障碍。所以,只有以变革的态度与方式去面对,才可能推动并落地。

合理的运筹安排,可以让时间与空间进行相互转换。依据现实需求,有时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有时可以用空间换时间。异步化就是用空间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