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培训需求调查的方法及实施

比较常见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是书面的问卷调查法。所谓问卷调查法,按照《百度百科》的词条解释,指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不一定有专业背景和经验(指问卷的设计,因为这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本书不再延展)的培训师来说,作者并不主张经常性地采用,尤其是针对某一具体培训课程的需求调查。因为除了对问卷设计本身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之外,单就问卷这种形式所能提供的信息,也会受制于问卷填报人的各种主观因素影响,而不具有多么高的参考价值。

第二种调查方法是工作过程中的现场观察。从实践反馈看,作者比较推崇这种方式。因为通过作业现场员工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的观察,不但可以最真实地了解员工的行为差距,甚至还可以对引发其行为差距的原因进行有实证的判断。而且,来源于这种工作场景的需求所设计、开发的课程内容,比较容易引发学员的共鸣与学习兴趣。当然,要运用好这一方法的重要前提是,培训师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和职业使命感,才有可能在工作现场关注到哪些可以借助培训予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种调查方法与现场观察类似,作者成为交流倾听者。这种方法更多用在日常与员工的非正式交流上。更多的调查指向会聚焦在员工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以及员工对企业组织的相关制度流程、业务方向,甚至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反馈上。同样,需要培训师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留心、留意。

第四种方法称为检查测试。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并非仅仅指书面考试的形式,甚至从实际效果看,这种书面考试的形式并不一定能够反馈真实的情况。所以,建议培训师在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些具体的操作方式,比如,不经意的交流、在工作过程中询问等。

第五种是正式访谈。所谓访谈,原本是管理咨询获取信息的一个常用方法。指咨询顾问通过与客户组织中各类人员的接触谈话,能够获取客户组织的重要主观问题,被访谈的人也感到他们在为项目作贡献。访谈过程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需要巧妙周全地构建。访谈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思想准备等。

虽然,从理论上说,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相关信息。但是,由于一方面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对访谈者也有非常高的专业要求,否则,很难从被访谈者身上获取真正有效、有用的信息,所以,就某一具体培训课程实施前期的培训需求调查,作者并不太主张过多采用这种方法。

另外,在培训工作实践中,作为培训师,更多时候会需要在以下比较常见的三种背景情形(即“主题、对象均确定;确定对象、不确定主题;主题、对象均不确定”)下,去完成培训需求的调查。为此,从操作层面上,提供以下表格供读者参考(见表3-1所示)。

表3-1三种不同培训实施背景的需求调查工作比较表

调查思路

确定主题、确定对象

确定对象、不确定主题

主题、对象均不确定

基本资讯

学员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受训经历、现任岗位职责、自身优势、劣势描述等;目标描述

学员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受训经历、现任岗位职责、自身优势、劣势描述等;目标描述

企业的愿景目标、当前组织架构与运营流程、市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匹配度、员工的基本构成等

问题依据

主题所涉及的核心理念、观点、方法和技能等

学员所在岗位职务说明书(能力素质模型),学员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期望等

企业的战略、市场目标对各部门职能、各岗位职责的要求等

问题类别

意愿认知类(判断、选择等),知识体系类(判断、选择、开放等),实践技能类(判断、情景等)

意愿认知类(判断、选择等),岗位任务与困惑类(选择、开放、情景等);职业发展期待类(选择等)

企业发展类(开放、情景等),市场地位与行业竞争格局类(开放、情景等),员工能力素质类(开放、情景)

调查方法

问卷、学员对象抽样访谈;直属主管交流等

问卷、学员对象抽样访谈,直属主管、下属交流等

问卷、高层和核心部门主管访谈;客户、员工代表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