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普愿是马祖大师最得意的弟子。马祖有三个最得意的弟子,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普愿,他们都是禅宗史上了不起的人物。
有一天晚上,马祖带着这三个弟子到外面散步,一轮明月正高挂在天空中。这时,马祖突然提问了:“正恁么时如何?”正在这个时候,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西堂说:“正好供养。”这个回答很好啊!我们学佛的朋友要知道,山河大地、花果草木,无一不可供养佛菩萨。一切美好的东西,让你赏心悦目的东西,哪怕是你喜欢的美女帅哥,你都可以观想是供养诸佛菩萨的,这样,自己就不会再贪执这些了。这是修供养的一个窍门啊!一切都可以拿来修供养的。我们出去旅游,看到美丽的景色,不要想到这些美景都是我的,而是马上观想供养佛菩萨。这种随缘供养就是最好的供养,比你买好多蜡、点好多香都管用。因为这是从我们的本性中生出来的恭敬心。问完西堂后,马祖就问百丈:“你呢?”百丈回答说:“正好修行。”这个回答也很好,不管是善恶的境界,都可以帮助我们修行。恶境界来了,我们去克服它,正好炼心;善境界来了,很多人就忘了,去享受去了,所以禅宗说“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逆境容易想到修行,处于顺境之中,尤其是处于舒服、清净的境界中,还能够转身不执著,还能够修行,就很不容易了!马祖又问南泉:“你呢?”南泉二话不说,转身就走掉了。这堂考试结束,马祖就点评这三个学生了:“经归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经归藏”,佛法的道理、经典的道理,就要归到西堂智藏那里,他对经典理解得非常到位,他修供养修得很好、很完美。“禅归海”,百丈怀海随时都处在修行之中,禅门观修的确应该如此。后来百丈怀海开辟了丛林制度,一千多年以来的汉传佛教,都用的是《百丈清规》作为寺规。如果不是百丈怀海开辟的规矩,禅宗不可能有后来一枝独秀的局面。这个就是百丈怀海禅行功夫的体现。“唯有普愿独超物外”,至于南泉普愿,马祖说这个家伙是天马行空,超然物外,我都莫测他的高深了。从这里来看,马祖手下的弟子们中,南泉普愿的境界的确是非同一般,也正因为如此,南泉门下才煅炼出了像赵州禅师这样厉害的大宗师。
南泉和尚开山以后,有一天他到村子里去化缘,结果走到村口,发现村子里面男女老少早就出来了,还排着队敲锣打鼓在迎接他。南泉和尚就问:“哎呀,你们怎么晓得我要来,还来迎接我呢?”其中有个人就说:“我们村里供了一个土地神,灵得很,我们有事都去问他。昨天晚上这个土地神给我们大家托梦,说是今天有个大菩萨要到我们村子里来化缘,所以我们全村敲锣打鼓,列队迎接您。”南泉和尚一听,沮丧地说:“王老师修行不力,竟然被鬼神窥见。”南泉和尚俗姓王,他经常自称王老师,这话好像他对自己的修行相当不满,认为被鬼神发现很丢脸。
我跟大家绕这么大一圈,最后说到“王老师修行不力”这个公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过没有,怎样才叫做修行得力?怎样才够得上“阴阳不测”的境界?南泉和尚的这个公案很有参头,非常有意思的啊!南泉和尚那么厉害,他师父马祖都拿不住他,觉得他是“独超物外”,为什么后来自己开山,竟然自叹修行不力,被鬼神发现?是南泉和尚的境界倒退了吗?是马祖大师眼睛有问题看错人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大家可以好好去参一下,将就我们这里讲的“阴阳不测之谓神”,看这个公案里面到底有什么铆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