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因为项目较多,市场调研、规划设计包括可研报告都是由开发方(也称“甲方”)委托外部机构撰写,甲方把控节点即可,如何选择靠谱的咨询机构呢?
为什么要委托咨询机构来写呢?往往是希望在一个大型项目初期引入有经验的外脑,帮助一线执行团队克服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够、信息量有限的痛点,快速形成指导下一步工作的专业解决方案。
如何衡量一个咨询项目是否满足要求?如果这个咨询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质量达到预期、成本控制在预算内,就达到了及格分。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与甲方合作融洽、相互成就,帮助甲方找到有战略高度、资源优势的方案,让利益相关方都同意,就达到了优秀分。
对于甲方,要做到以下几项:
(一)理解咨询机构自身的定位
很多甲方觉得,咨询机构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书面报告,咨询项目就结束了,并不承诺报告的实际效果。
咨询机构也很委屈,因为咨询机构的商业模式就是依靠员工的智力资源,在大量的商业实践中提炼具有普遍性的理念和方法论,帮助有咨询需求的企业将其运用于新的商业实践,创造新价值,注重的是理念而非实操。
咨询机构的优势在于科学的方法论(特别是大公司)和丰富的数据库(即大量案例),以及第三方的客观、中立视角;劣势在于不比甲方在业内实刀实枪的实操,咨询机构更多停留在研究层,缺少落地性。但是也不能认为所有咨询机构的成果都是花拳绣腿,甲方能做的就是选出最合适的乙方,协助他们做出最有用的报告。
所以,甲方需要充分认知咨询机构的定位,调整自己的认知,降低预期,不要指望乙方解决根本问题。
此外,咨询机构的核心资源是员工。咨询机构执行团队的构成一般会有1~2个Partner、1个Manager、3~4个Consultant。Partner和Manager参与商务环节,根据对咨询项目的理解,匹配合适的团队成员,估算团队成员的投入时间,并进行报价。
所以,甲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项目就是对方会百分百投入的好项目,一定要在商务阶段把好关,引起乙方的重视,尽可能匹配更优质的团队成员和分工。
(二)清楚自身需求并做好过程管理
咨询过程是甲方执行层与乙方咨询机构“斗智斗勇”的过程。甲方明确自己要什么、明确筛选标准、明确自己怎么进行过程管理。
第一步,搞清楚项目需求。
是否需要乙方的品牌背书,即是否需要“大钻石型”(全球品牌的咨询大厂)公司来彰显项目的重要性,还是可以找“小珍珠型”(本地区域品牌,但是有本队团队,执行力也较好)的公司?这一步决定了选择范围和预算控制价,一般而言,“大钻石型”公司的费用比“小珍珠型”公司高很多。
是否需要乙方做到项目执行还是只停留在策划,或者说甲乙方执行层的能力是否互补?
是否已经统一了甲方的内部需求?最好有经过会议审定的项目咨询范围,并指定内部工作组和对接人。
第二步,多维度评估乙方项目团队。
乙方公司资质:主要是公司业务规模、业务占行业水平、代表项目(同类过往案例)、公司资源支持等客观条件。
乙方执行团队资质:主要是项目经理业务能力和项目经验;项目总监业务能力和项目经验、项目团队成员业务能力和项目经验。其中,项目经理是团队核心。
乙方执行团队架构:了解项目总监、项目经理的投入度。
第三步,确保乙方正确理解项目需求。
招标前充分沟通。广撒网发布工作任务书,让咨询机构了解甲方背景和项目背景,初步接触确定咨询机构的意向;邀请有意向的咨询机构进行前期方案沟通,不断修正咨询机构对项目的理解;开启招投标流程,邀请内部领导和专家评审项目方案,选择适合项目的最优方案。
项目开始后保持跟进。甲方在咨询机构执行过程中,不能完全做甩手掌柜。建议甲乙方在工作组织上达成共识,共建工作团队。定期沟通交流,沟通频率建议为每周一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甲方为主及时反馈项目建议,乙方为主及时提出项目难点问题,双方共同解决。
建议甲乙方共同参与重要的访谈调研,在核心观点上达成共识。一般是甲方协调组织甲方内部访谈调研和实地考察,乙方组织市场调研及专家访谈。
所以,甲方执行层最好能全程跟进。一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甲方的对接人若能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学习到咨询机构的方法论,结合实际工作的优势,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分析研究和落地;二是甲方能更好地掌握乙方的投入度和成果的可靠性,以防咨询机构过于依赖主观判断,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研究。
(三)重视流程管理、合同管理
虽然说双方合作要以互相信任为前提,但是“在商言商”,把“丑话说在前头”,少给后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尽可能用合同和工作任务书明确工作目的、范围和预期效果,越细越好,对于有争议的部分,最好用书面文件与乙方进行确认。
(2)务必要求团队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不能随意变更,若要变更,必须经过甲方同意,否则可视为违约,乙方需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为保障项目进度和质量,尽可能设置分期付款,以阶段性成果达到验收要求作为付款条件。
(4)对于异地咨询公司,可视项目重要性要求咨询团队驻场研究,还可以在驻场结束后设置持续服务期、保持远程沟通合作及必要的线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