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的输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从销售部门输入的销售订单与预测信息,另一个是从研发部门输入的产品信息,包括BOM信息、工艺信息、选型要求、检验要求等。这两类输入信息的频度、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变更频度等,都会深刻影响供应链最终的效能表现,所以不可不察。
具体说,研发输入的产品信息对供应链的不利影响可分两个层面:一是执行层面,主要会发生在产品投产初期,比如BOM不能及时发布、工艺文件不能及时定稿、频繁的设计变更、不能及时封样等,从而影响供应链的计划安排、采购、生产准备等工作;二是策略层面,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复杂度上,主要指产品的品类、型号繁多。“机海战术”是企业最容易陷入的误区,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扩大销售规模,往往会无节制地增加产品品类与型号,却导致无节制的成本增加,直接抵消企业的规模效益。究其原因,则往往是公司高层没有算清账,一心希望以更多的产品品类应对市场和竞争,又或者是企业组织本身的不平衡,某些部门从自身立场出发倾向于增加产品品类,而企业内的其他部门无法做出必要的制衡。于是,在浑然不觉中,产品品类与型号变得越来越多。我们看武侠小说或电影,知道高手杀人从来不是靠招数多,砍对方很多刀,而是一刀制敌,如古龙小说里的“小李飞刀”,从不用出第二刀,一刀就穿喉索命了。企业做产品也存在同样的道理,并不是不是品种多了,卖出去的概率就一定变高,关键在于产品有没有抓住客户需求的“咽喉”。市场对供应链输入信息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销售预测和销售订单信息质量上。销售预测偏差大或根本就没有、预测更新频率过低,会影响到供应链的库存与备料;销售订单相关信息不能一次到位或订单中有特殊要求,会影响供应链的流程进度,增加供应链成本;而销售订单变更带来的影响会更大,供应链的计划会因此被打乱,库存也有加大甚至报废的风险。所以当改善供应链运作时,会把销售预测、销售订单,乃至销售报价、销售信用管理等都纳入供应链范畴进行一体化优化。
企业销售端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就是销售人员对其自身对供应链的影响认知不到位,先验地认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拿单,剩下的事不应该是他们关注的。但从整体供应链来看,销售人员在改善销售预测及与销售订单有关的活动,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仅仅依靠销售后勤部门、计划部门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可以说,是销售员的“站位”决定了这一点,因为销售需求的预测,是要通过与客户的密切互动,甚至引导客户才能做到的,而只有销售人员的“站位”才适合做好这些工作。简单说,销售人员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双重角色,一方面销售人员是客户代表,另一方面销售人员也是供应链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