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要投君主好恶以取得信任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教哉!为母之故,亡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赠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出自《说难》)

韩非先讲了一个故事,说弥子瑕被卫灵公宠爱。按照卫国法律,私自使用君主的车辆要除以刖刑(砍脚)。有一次,有人半夜通知弥子瑕他目前病了,他就假托君名驾驶卫灵公的车出宫了。卫灵公听说这件事以后,认为弥子瑕很贤惠,说:“真是个孝子啊,为了目前,忘记了砍脚的刑罚。”又一次,弥子瑕和卫灵公在果园游玩,觉得有个桃子很好吃,就把吃剩下的半个给了卫灵公吃。卫灵公说:“你真爱我啊,忘记了自己也喜欢这东西来拿给我吃。”后来弥子瑕人老色衰了,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说:“这个人原来就假托我的命令私自使用我的车驾,还拿他吃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韩非对此评价到:弥子瑕的行为其实并没有改变,但是以前被视为贤惠而后来确实罪名,都是因为君主的爱憎变了。君主喜欢,才智就会被认可和赞誉,君主憎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会被谴责、被疏远。所以,向君主进谏,不能不先清楚君主的好恶所在。

韩非进而总结说,龙的喉下有逆鳞一尺,若有人触碰到这块逆鳞,龙就会杀人。同样道理,君主也有逆鳞,进言者一定不能触到居住的逆鳞。

【评】:

一言蔽之,就是进言要顺着对方的好恶来,才能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