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湖啤酒:少招人也能做好营销

中小企业的老板很怕招营销人员。招新人进来,短期内产生不了业绩;招有经验的行业高手进来,费用太高,他们也未必符合企业的要求;营销人员不好管,大批人招进来后,管控不好,如同“放羊”。
  中小企业的老板一直在想,有没有少招人多办事、少招营销人员也能提高业绩的办法?我只想比昨天更好,不想做行业老大,不需要一统天下,我只想在重点区域市场、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等方面取得突破或者稳定发展。

那么,不招人或少招人能做好营销吗?


  辽宁天湖啤酒公司的吨酒利润是全国最高的啤酒企业之一。
  辽宁市场竞争激烈,天湖啤酒却在抚顺活得很滋润,每年都有十几万吨的销量。
  现在的消费者很难亲近,企业每箱产品都要投入十几元做促销,天湖啤酒的促销政策却是每箱产品投入几毛钱,而吨酒利润几百元,年利润几千万元。
  啤酒企业都采用人海战术,很多啤酒企业在广东东莞等重点市场都有上千人的营销队伍。可是,天湖啤酒在抚顺市场只有几十个业务员,就取得了这么好的业绩!按常理来说,十几万吨的销量,相当于几个地区甚至半个省的销量,最少也要200多人的营销队伍,吨酒利润也可能不超过100元,甚至是亏损。


  是什么让该公司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呢?是什么让该公司在营销人员很少的情况下,取得这么好的销售业绩呢?

区域聚集


  在快消品行业,几乎没有人相信集约化发展,他们宁愿大肆扩张、“跑马圈地”。其实,对中小快消品企业来说,区域聚集可让企业用更少的人取得更好的业绩!
  很多企业的一线人员都会说:“所辖区域市场的容量基本饱和,或者该市场是竞争对手的天下,所以,我们要进行区域性扩张,要在周边开拓市场,要多招人开拓新市场……”

真是这样吗?
  一个区域市场的消费,本身就是分层、分级的,有高档、中档和低档市场,有些企业甚至将高、中、低分成七档:高档上面有超高档,低档市场分成主流高价、主流低价等。对快消品行业来说,没有饱和的市场。饮料行业从原来的冷饮市场变成冷饮和热饮市场,啤酒也能当饮料卖,瓶装啤酒发展空间小了,就做罐装啤酒;从利乐包产品扩展到塑胶瓶产品,这些都是将市场集约化发展,扩大区域市场的方式。
  天湖啤酒公司先开发出主流产品市场,并且逐步向中档、高档产品渗透,打破了很多啤酒企业在一个市场只销售一种畅销产品的做法,每个消费层级都有畅销产品。天湖啤酒公司将各个分层、分级的市场开发透了,销量当然是其他企业的好几倍。
  其实,对中小企业来说,不要只看大企业的扩张,雪花啤酒也是在有了沈阳、成都、武汉、合肥等市场后,才有了全国性扩张的底气。
  在战略性区域市场内,少招人,即使企业目标再高,只要深挖原来的渠道,并不需要增加太多人,业绩同样能增长!

产品线开发


  产品线是少招人,也能完成任务的重要手段。很少有企业做产品线开发工作,而是做相同价格、同质化产品的堆砌工作。天湖啤酒公司则不同,如图9-1所示。

 

图9-1 天湖啤酒公司的产品线开发

试点再复制


  试点再复制是人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最好的业务运作方式。
  雪花啤酒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最成功的套路就是试点再复制。试点再复制使半路出家的雪花啤酒解决了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其实,雪花啤酒从2003年开始,当时只有四个人做全国性推广工作!四个人的部门,使雪花啤酒实现了现在的全国性领先企业的神话。
  对中小企业来说,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试点再复制过程,也可与大企业不同。通过试点获得经验,总结经验,培训经销商,或组织各地经销商到试点参观,让经销商按该方式运作市场。

分销协作模式是好招


  分销协作模式,即企业的区域经理与经销商的业务员相结合的模式。图9-2是百事可乐的分销协作模式。

图9-2 百事可乐的分销协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分销协作模式是百事可乐让可口可乐紧张的法宝。因为该模式,百事可乐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少的资源,就占据了市场。
  当然,还有很多方法,能实现少招人也能做好营销的目标。但是,只要利用以上几大模式及抓住重点,企业即使少招人甚至不招人,也能做好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