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郑是前不久从乡镇遴选到县统计局办公室的干部。这天,局长在审签小郑起草的一份文件上面做了简要修改,小郑拿着花脸稿清稿时,发现修改处有两个字写得比较潦草,小郑对局长的笔迹不是很熟悉,一时认不出来,准备第二天问过办公室主任再改。
第2天小郑由于太忙,竟然把这事给忘了。中午时分,局长急匆匆地找到小郑,让他把修改的清稿打印出来,准备自己带两份开会。小郑不敢怠慢,马上打印出来。局长大笔一挥,拿着文件就走了。
路上,局长随手一翻,发现自己修改的地方竟然没改过来,连忙打电话问小郑是否在打印时选错了版本?这时候小郑才想起来,还有几个字没改,只好支支吾吾说了原因。
局长又急又气:“这两个字最关键,你不认识怎么也不闻不问,要是我不看一眼,这个文件报出去可能就要出大错了。”
当文秘人员把撰写的文稿送给领导审阅,领导一般会在文稿上面进行修改。这些保留修改痕迹的文稿,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花脸稿”,往往藏着很多有用信息,不可忽视。
1.“花脸稿”是领导思想最直接的反映
在文稿写作中,文秘人员的思想、水平、阅历等,与领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花脸稿”是缩小这一差距的重要载体。在“花脸稿”中,领导的每一处改动,都是反复考虑和斟酌的结果,直接反映了领导对这些问题、这项工作的真实看法和基本观点,仔细琢磨改动的深意,更容易站在领导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问题,从而准确领悟领导的真实意图。
2.“花脸稿”是补短提能最管用的方式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真正的“大笔杆子”,都是在领导的耳提面命中,在实战实践中,在感悟反思中,在交流互鉴中,补短板、强本领,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对照领导修改的“花脸稿”,能比较深刻地找到自身的差距、自身的欠缺,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自我完善,就能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3.“花脸稿”是过硬作风最深刻的锤炼
有位领导说:“如果我对你报送的文稿修改很多,说明这个文稿的质量很高,如果是写得很差,就没有修改的价值,我就不会改了。”可见,领导对文稿的修改,是领导对文稿质量认可的前提下,以更严、更细、更慎、更实的高标准来修改完善的。这倒逼我们不断强化严细慎实的作风,以及钉钉子的精神、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每一篇文稿,从而锤炼形成文秘人员打硬仗的良好作风。
可见,对于领导修改的“花脸稿”,不仅要逐词逐字修改到位,更要认真反复揣摩、思考为什么这样改。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地在思维方法、关注重点、个性习惯上与领导保持一致,心曲相通、同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