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S管理的标准

5S活动不仅能够改善工作环境,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员工士气等,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

5S即: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H(清洁)、SHITSUKE(素养)五个要素,5个要素单词均为日文读音,因为五个单词前面发音都是“S”,所以统称为“5S”。

整理:区分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少用的、哪些是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将无用的东西清

除现场,只留下有用的和必要的东西。

整顿:经过整理后的工具、器材、物料、文件等必需品,按其性质和使用程度定置定位,

并以标识,当需要时能便于立即找到。

清扫:将岗位清扫到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的干净状态,同时检点细小处。

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没有脏污的清洁状态,并进行到底。

素养:以身作则,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养成良好习惯。

在开展5S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整理清理出现场不需要的物品,通过整顿对需要用到物品进行定置定位,通过清扫找到设备、现场污染源,开展根源的治理工作,通过清洁做到每天都需要整理、整顿、清扫工作,最后作成制度,让员工养成每天开展5S活动的习惯。

那么,对于班组长来讲,在生产现场的每个区域都拟定一个5S管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区域的标准需要告诉所有人这个区域规范的样子是如何的。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该区域,并且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培训,以做到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掌握这样的标准。所以,区域5S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制作区域5S标准可以遵循5个步骤;

步骤

详细内容

要点

步骤1

彻底开展整理活动,确保区域只保留必要的物品

一定要彻底,否则后面都无效

步骤2

必要的物品进行定置,确定数量

数量不能确定的一定不是必要品

步骤3

对必要的物品进行清扫方法的确定

清扫方法要研究,减少清扫负担

步骤4

对必要的物品清扫频率的确定

清扫频率要逐渐的减少

步骤5

定期的对区域进行更新标准

持续更新标准才能不僵化

表1-1-1 5S实施步骤表

图1-2-1 区域5S管理标准

区域有了标准之后,需要对全员开展培训,确保车间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相应的标准,区域有标准依据之后,员工就可以按照标准进行遵守区域5S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开展5S管理不遗漏车间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