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品成功的核心是品类占位

调味品行业中存在众多具有发展前景的品类,哪怕现在还是一个小小的品类,说不定哪天就一炮而红了。就如蚝油,李锦记作为始作俑者运作多年还只是缓慢发展,然而海天出手,就将其扩展了十几个亿,一切皆有可能。其他还有很多,如青芥辣,广东劲霸靠着这个品类也能够做到10亿元左右的规模;番茄沙司,东莞永益旗下的凤球唛也能够靠此风靡全国;沙拉酱,看起来不大的品类,东莞鸿兴旗下的百利也能够做到数亿元的销售额;还有骨髓浸膏,这么一个小小的品类,辽宁抚顺的独凤轩也能靠此做到接近一个亿的规模,坚持下去也许有一天能够爆发。

调味品行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品类众多,大部分企业为了扩展销售规模,都涉足多个品类的经营,由此形成汇量式增长的发展模式,这是目前企业求生存的一个自然选择。虽然有着现实的理由,但是这种汇量式增长模式其实是有着缺陷的,那就是缺乏持续增长的核心竞争力。表面上看,企业的销售额还不少,一旦具体到单个品类,就表现出竞争力缺乏、增长乏力的态势,甚至一些在业界还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从单个品类上来看销售规模和竞争力也不强。

这种局面,是调味品行业传统模式下的产物,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改变,必将制约调味品行业未来的发展。从过去一些品类和企业的发展来看,正是由于聚焦某一品类,提炼了该品类的核心价值,并围绕此品类进行了充分地运营,才有了今天在整个行业中的突出地位。比如鸡精,太太乐成功地将其定位于“第三代复合调味料”,为其赋予了健康的内涵,硬生生地从味精品类夺去了家庭消费的主导地位,由此将整个鸡精品类的市场容量扩展到120亿元左右。但是鸡粉品类就弱多了,虽然与鸡精同属于鸡味调味料,但是其领导品牌家乐并没有如太太乐一样对鸡粉的核心价值进行提炼,导致现在许多人并不清楚鸡精和鸡粉的差异到底在哪里。鸡粉目前的整体市场容量并不大,仅仅只有30亿元左右。

香辛料,河南王守义定义了十三香,并围绕此持续进行系统经营,目前也能够做到十几亿元的销售规模。我们说调味品行业潜力无穷,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民生产业。如果能够将众多的调味品品类一个一个地扩展核心价值,形成品牌化的运作,都会产生巨大的市场容量。调味品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其除了针对家庭消费的B2C市场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在餐饮市场和工业市场,这里面通常都是大量“隐形冠军”的诞生地,比如全球味精大王阜丰,在家庭消费市场并没有什么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在工业市场,其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所以,目前看起来比较小的品类,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做大的可能,关键在于如何定位其核心价值并进行系统运营。酱油这个品类之所以能够占据整个调味品行业三分之一的市场容量,原因就在于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价值裂变,从酱油到老抽、生抽,将其用途分为了上色和调鲜,一举推动了整体市场容量的扩展,甚至抢走了味精的部分市场;从普通生抽裂变出味极鲜、一品鲜等酱油,再度向“鲜味市场”进行升级;再根据烹饪特性演化出蒸鱼豉油、面条鲜等新品类,又扩展了部分市场;从普通酱油细分出儿童酱油、薄盐酱油、铁强化酱油等,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市场的渗透;如今又向有机酱油持续升级,借消费升级之机再度扩张。一瓶小小的酱油,演绎出波澜壮阔的餐饮美味发展之路。试想,如果更多的品类都能如酱油般不断裂变,市场前景一定会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力。

成功的品牌往往具有一个特点:它代表着一个品类,并且有一个能形成差异化的独特品牌。比如在调味品行业,海天酱油——草菇老抽品类的代表;李锦记——蒸鱼豉油品类的代表;欣和六月鲜——鲜味酱油品类的代表;恒顺——镇江香醋品类的代表;水塔——山西陈醋品类的代表;老恒和——料酒品类的代表;老干妈——风味豆豉品类的代表;太太乐——鸡精品类的代表;家乐——鸡粉品类的代表;丘比——沙拉酱品类的代表……这些产品及其品牌都极大地赢得了消费者的芳心。基于这种事实,笔者提出一个观点:产品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能否形成对某个品类的牢固占位!这个占位不一定是第一,但一定要成为一种代表,能够与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相匹配。笔者相信这个观点对调味品企业的产品成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