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标准化模块个性化选择

中餐是世界上个性化最强的餐饮文化,你打开任何一家中餐馆的菜单,上面少则有几十道菜品,多则甚至可以达到几百种菜品,往往让客户看得眼花缭乱,最后不知所从。要是碰上客户人数众多,吃一顿饭光点菜就要花上半个小时,令人身心疲惫。

于是,一种时髦的商业模式诞生了:套餐。打造套餐的基本做法就是把各种不同种类的菜品装进一个黑箱,按照标准化的计量单位计价。黑箱可以根据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来设计,例如工作套餐、商务套餐、婚宴套餐、会议套餐;也可以纯粹按照价格等级设计,例如千元一桌的套餐、人均百元套餐、三十元一位的套餐等。每一种套餐还可以有若干种风味和特色的选择,例如中式套餐、西式套餐、日式套餐等。不过无论何种套餐,基本上都离不开一个原则:标准化模块,个性化选择。

现在,套餐模式已经在其他各行各业流行起来,市场上出现了软件套餐、课程套餐、服务套餐、旅游套餐、婚庆套餐、体检套餐、家具套餐,甚至连家庭装修工程也出现了套餐模式。

作为一个投资者,家庭装修是我一向不看好的行业。家装行业固然是一个可容纳万亿级产值的巨大市场,但却是一个培育不出大企业的贫瘠土壤,因为每一个客户都会提出五花八门的要求,每一项家装工程都是个性化定制的工程,因此很难摆脱大市场、小企业的尴尬格局。在这个世界上,凡是能够做大规模的企业,其产品必是可以标准化复制的,而家装工程几乎不可能标准化复制,因此这个海量市场只能养活成千上万个小微企业,每一个企业只能靠周边一亩三分地苟活着。

可是有一天,当我看到一个做O2O家装网络平台的老板设计的商业模式之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让我似乎看到了家装企业做大做强的曙光。这位老板天才地把家装产品设计成了套餐模式,将纷乱繁杂的家装工程高度抽象为价格标准,例如每平方米688元套餐,每平方米888元套餐,每平方米1088元套餐,每平方米1688元套餐等。这样一来,家装服务产品被打造成了系列黑箱,这些黑箱的唯一标准,就是价格容积率。

网络平台只负责制定价格标准,往黑箱里填充套餐服务内容的是市场上众多的家装设计公司。在不突破质量底线和价格上限的前提下,使用什么建材和采取何种工艺由设计人员自己决定。同一个价格的套餐中,家装设计公司可以提供不同风格的产品供客户选择,例如1088元套餐可以有简约式风格、古典式风格、欧美风格、乡土风格等等。家装设计公司要想上网展示其套餐产品和效果图,需要交纳会员入场费和质量保证金;建材企业要想把其产品纳入套餐并在网上销售,也需要交纳会员费和质保金。客户在网站平台上选中某个家装设计公司的套餐,须先缴纳定金,随后该公司即派员上门勘察位置及测量尺寸,确定最终方案,然后雇佣合同施工队上门施工并监控工程质量和进度。一旦客户对工程质量不满意或对装修效果产生异议,网站首先用设计公司或建材公司缴纳的质保金先行赔付,然后再找套餐提供商秋后算账。

客户预交的定金及后续支付的尾款均打入网站,然后由网站后台的结算中心分配给家装设计公司、施工队和建材商。随着套餐销售规模的扩大,结算中心沉淀的资金会逐渐形成一个资金池。平台可以基于资金池里的积水给建材商和施工队提供小额贷款,并在结算项目款的时候从容地扣除贷款本息。产业链内部的金融信贷就好比麻将桌上的麻将牌,只要麻将牌在牌友之间周转而不流出麻将桌就是安全的。

套餐模式也大大节约了客户决策的时间和精力。以往客户要搞一次家庭装修几乎要脱一层皮,光是采购各类建材就是一项不胜其烦的苦役。选择什么种类、什么质地、什么风格、什么颜色、什么价格的建材,每天要做出无数个琐碎的决定,同时还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无数次沟通、协调、扯皮、争执,令人身心疲惫。可是现在,客户只要根据自己的财力在网站平台上做出两个选择就足够了:是688元/平方米套餐,还是888元/平方米套餐,是简约式风格还是古典式风格,其他问题统统交给设计公司好了。质量问题有平台“先行赔付”的承诺兜底,可以令他们高枕无忧。

传统的家装商业模式相当于一辆招手即停的列车,完全屈从于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而套餐模式打造的黑箱等于给列车修建了标准化的车站,不愿意到车站上车的客户将被筛除,而愿意到车站上车的客户,还可以基于模块化的解决方案进行有限的个性化选择(闭环选择),例如选择在简约式车站还是在豪华式车站上车。

家装工程的套餐模式把千差万别的产品形态高度抽象成为标准化的货币计量单位,体现了典型的资本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转变将带动商业模式的变革,从而突破家装行业难以批量复制产品和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的瓶颈,最终将颠覆其大市场、小企业的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