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数字技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但我国汽车企业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共性技术赋能业务有短板、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数据治理程度低等问题,难以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有效赋能企业业务发展。

一是,共性技术赋能业务有短板。共性技术具有通用性、关联性、开放性、系统性特点,是赋能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联合攻关、产业合作、并购重组等方式,围绕企业实际应用场景,加速突破先进传感、新型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共性技术。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在共性技术开发过程中仍存在“卡脖子”问题,且部分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因此尚未打造出在多个领域普遍适用的共性技术平台,难以赋能企业业务协同创新发展。二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智能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汽车企业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中存在诸多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其一,前瞻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环境感知技术、智能互联技术、车载网络技术、驾驶辅助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其二,核心工业软件受制于人,研发设计类软件CAE、CAM、CAPP等主要依赖西门子、达索等国际供应商企业,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软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三,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欠缺,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和仪表仪器等主要依赖进口。三是,企业数据治理程度低。“数据要素”是当前车企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通过对数据治理才能深度挖掘、分析数据的价值。然而,部分企业尚未真正认识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重要作用,在跨系统、跨部门、跨企业间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全局规范文档,且数据产权不明确,收集、分析、管理、使用流程不清晰,导致数据难以实现有效对接应用,无法发挥全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