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革前:公司组织结构不合理
:变革前,HJ公司组织结构的三权没有分立。也就是说,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归属于各个部门。就拿物料采购为例,买什么买多少,完全由采购部门自己说了算。
:它有决策权。
:对。购买物料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什么时候下单,怎么跟催,也是由采购部门说了算。
:执行权也在采购部门。
:对。然后监督权呢,基本上采购部门是自己监督自己,其他部门对采购部门没有制约。这样,采购部门集三大权力于一身,看起来工作效率很高,但是实际上,不管是采购成本,还是物料的到料时间,都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那是毫无疑问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犯错的概率就大了,比如他压着单不下,或忘记下单,这种情况在采购部门经常出现。
:跟进供应商也很随意,可跟可不跟。
:跟进监督的随意性很大。并且有可能他选择的供应商也不是最理想的,但他就选这个供应商,因为他觉得比来比去挺费劲,撞上哪家是哪家,甚至他还可能给采购人员造成一定的谋私利的空间。
所以,三权没有分立,部门权力过分集中,效率可能高但犯错的概率就大了,管理的成本也大。生产方面也是一样,正像我们看到的,各个部门、各个车间、各个班组都堆满了东西,说明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效率,但并没有完全按计划生产。
:做的不是我们要的。
: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不是我们急需的,我们不急着要的东西他们生产出来了,急着要的又没做,或者大部分做了出来,还欠一两个出不了货或者不配套等等。这都是权力过分集中,没有监控造成的。
:对。所以,HJ公司的组织架构缺少决策落实核查的部门,企业的执行力差。
变革前,企业的各部门的组织架构不清晰,人员调动随意,人员编制状况不是很清晰。这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像卫浴、陶瓷行业,生产部应配备设备员、工艺员和代班,也就是陶瓷行业的三大员。但HJ公司部门内部的组织往往不清晰。
:部门内部的分工不清晰,各岗位的人员配备也欠缺。
(二)变革后:对公司与部门级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1.HJ公司组织结构调整
:新组织架构图如图3-3所示。
图3-3 HJ公司组织架构图
:通过图3-3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成立了稽核办,把技术、生产、品管、人力资源还有财务都确定下来。对生产总监跟副总经理的工作职能进行调整,生产总监主要负责整个制造过程,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采购以及基建办。
2.构架部门级组织架构
:依据更新后的公司组织结构,结合公司年度指标与发展需求,将各部门与科室的现有实际岗位进行合理配置,分别分类设置成高职、普职与员工,并确定需求人数。部级的组织架构图如图3-4所示。
图3-4 工程技术部组织架构图
:图3-3确定了经理的编制,以及经理下面分哪几个科,如原料科、开发科、模具科、工艺科和设备科。各科以下还有细分,比如工艺科由谁来负责,设备科由谁来负责。以前他们没有这样细分。
同时在部级的组织基础之上,进行科级组织架构的确定。在新的组织架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部门下面是各个科,科下面是各个组。
3. 规范岗位职责
:成型班长岗位说明书如表3-2所示。
表3-2 成型班长岗位说明书
:通过制定岗位说明书,我们明确了每一个班组长、科长的主要职责。岗位说明书里的内容比较动作化,比如每日上班前查看并记录员工考勤、注浆与交坯数、出窑优等品数、损坯原因,并在看板上更新。
:岗位说明书不应该是一些抽象的描述,而是要把具体要做的事情动作化,告诉员工要做什么动作。
:对。这份岗位说明书上没有那种很抽象化的语言文字,比如“设备检查”之类的抽象说法。
:不要说进行设备检查,而要写检查什么,要讲得很细。
:对,要讲得很清楚。这份岗位说明书上还规定了这个岗位的权限,比如建议权、监督权、主导权。总之,在这里明确列出你能行使的权利,你的考核指标以及权重也都在这里明确下来。
:一定要把你的考核指标数据放进你的职能职责当中,这是我们欧博非常强调的。因为这是你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实现你的职能职责的一个标志,否则履行职责就是一句很空的话,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岗位说明书里,我们把他的职责描述动作化,他的职责是一些具体的动作。另外,考核他的时候要用数据说话。也就是说,职能职责的描述一定要满足这两个要求:第一,动作化;第二,数据化,否则它就是一大堆空洞的语言,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