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社会人心

接着看《周子通书》的原文:“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这就是说,如果真正做到了三纲正、九畴叙,很有规则、很有秩序地把这个九畴的规则掌握好,百姓就能够“大和”,就能够建立起和谐的社会。不仅人间社会如此,自然万物也都是如此的。咸,就是都、全部的意思。

整个社会的教化做好之后,圣人“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创造了音乐,来宣扬八风之气。什么是八风之气呢?

八风的说法来源于《国语》,其中就有“八音以宣八方之风”的说法。八音,是指古代演奏音乐的八种乐器,包括: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乐器都是用来宣扬八方之风的。我们晓得,天地之间有八个方位,东南西北是四个主要的方位,以此为基础,还有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很仔细、很敏锐,八个方向来的风该用什么乐器来表达,都是有规矩的。

《吕氏春秋》里面就说,东北是炎风,是火;东方曰滔风,是因为面临大海;东南曰熏风。前几天我们学《坛经》的时候,看到过圆悟克懃的一个公案,他为了解决弟子的疑情,念了一句诗:“熏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熏风,就是东南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春天、夏天,都是以东风、南风为主,秋天、冬天,比较萧飒的时候,就以西风、北风为主了,飂风、寒风,都给人不是很舒服、凛冽的感觉。我们可以好好体会一下四面八方吹来的风,现在的人不怎么去体会,但是古人体会得是很仔细的。比较一下古代和现代的生活,虽然古人物质化的生活不如我们,但是他们精神上的东西、心理层面上的东西,确实不知是比我们现代人精深、细腻了不知多少倍。古之圣人制订礼法之后,再创制音乐,就是要让老百姓体会到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之感。

中华古圣以“八音宣八风之气”,目的是“以平天下之情”,是为了让天下老百姓都情绪舒畅、心平气和。“故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所以古代圣王制作的音乐,都是很淡雅、很和谐,一点都不伤感,一点都不过分。这个“淫”就是过分的意思,古人反对淫欲,其实,人的欲望本身并不是坏事,只是本能而已。只是欲望过分了、过度了,就不好了。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教化的基本原理。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教有一个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法门,就是通过声音“入其耳,感其心”,最后达到圆通而证得佛果。佛教里经常说:“一入耳根,永为道种。”你念一声“阿弥陀佛”,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个声音一旦进了你的耳朵,就变成了一颗菩提的种子。我们无论到哪个庙子里面去,都会发现,只要遇到出家师父们、遇到虔诚的在家居士们,都会双手合十,念一句“阿弥陀佛”。你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宗教礼仪而已,实际上,人家是要让你把“阿弥陀佛”这个声音留到你的耳根中去,“入其耳,感其心”,为你种下一个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的种子。不管你信不信他,只要这个声音进入了你的耳朵,你听到过这一句佛号,你八识田里就有这一颗种子了。

下面“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只有这种很淡雅、很和谐的音乐才能让人得到心平气和的感觉。淡淡的音乐,能够让人的贪欲之心平缓下来,和谐的音乐能够把我们的烦躁释放。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内心真正达到优柔平中的状态,自己的德性也就会盛大起来。就像一棵树一样,到了夏天就可以长得很茂盛了。

“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通过这种音乐的教育,使大家都可以进入中庸的状态,进而达于天下,达到人间治理的一种极致。“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这里的道,指的是音乐之道,这种音乐之道与天地相配,就是古代教育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