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川谷之于江海。

字释

名:命名,语言描述。同道篇第1章: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即不能用语言描述。

朴:同道篇第28章:复归于朴。

臣:臣服。帛书本作“天下弗敢臣”,郭店本作“天地弗敢臣”,通行本作“天下莫能臣也”,三本实际意思一样,天下/天地弗敢臣,有将天地/天下人格化的味道,并不准确。故从通行本。

守:坚守,指坚守道或朴。

宾:臣服之人,率土之宾,莫非王臣(《汉书·王莽传中》),宾古语指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宾,所敬也(《说文》),按,从贝者,宾礼必有贽(贽指值钱的礼物)。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

降:降下。帛书本作“俞”,郭店本作“逾”,从通行本。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是古人对下雨这种气象的描述。甘露即好雨,即天旱或时令时的降雨,《庄子·逍遥游》: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民:指被统治的群众。

令:命令、法令。

均:均匀,公平,调和。均,平也(《说文》);《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自均,即自我调适,自动服从,自然均平。

始制:开始制作。

止:停止。知止,知道停止,即适可而止。

殆:危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同德篇第7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川谷:山谷里的溪流。帛书本、郭店本均作“犹小谷之与江海”,从通行本“犹川谷之于江海”。

翻译

道始终不能用语言描述。朴虽然很小,天下却没有能臣服它的力量。

侯王们如果能够坚守这个道之朴,那么万物将自动归顺臣服。

就像天与地交融,降下如甘露之春雨,人民不用命令就自己调和。

万物起始之时有命名,既然有了名称,就是要它明白要适可而止。

知道适合而止,才能用不败坏。就像道在天下的情形,

与涓涓细流最终汇成浩瀚江海是一样的。

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