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依靠什么发展?效益。效益从哪里来?管理。提升奶牛单产水平、提高鲜奶质量、降低饲养成本、转换经营模式等等,都离不开管理。
从南方到北方,我走访过30多家国内大、中、小型奶牛养殖牧场,感慨颇多。坦率说,这么多年以来国内无论是大型牧场还是中小型牧场,只重技术而轻视管理的现象,已是业界不争的事实。其实,国内奶牛养殖行业不缺技术,无论是牛舍设计、青贮制作、饲料搅拌、奶牛饲养、奶牛繁殖、奶牛防疫、奶牛挤奶等方面业已成熟。缺什么呢?缺管理,缺标准,缺执行,缺以人为本的管理格局和智慧,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和操作规范。在我看来,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提升,技术与管理应该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2014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奶业进入不景气时期,奶制品需求不刚。2016年上半年,冲击的影响力进一步从中小养殖户扩展到国内大型原奶牧场,包括现代牧业、西部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国内主要原奶上市公司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原奶产业陷入危机。就连欧盟、大洋洲在2016年上半年,也达到75%以上的牧场出现亏损。由于受国外大包奶粉、奶制品低价冲击,国内原奶价格萎靡不振,限奶、倒奶、杀牛的惨状持续发酵,许多小型牧场、散户已纷纷退出奶牛养殖行业。
越是困难时期,特别是中小型牧场,内部管理越要被提到牧场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来。
自我在从事奶牛养殖以来,服务的这家中型乳品企业之前几乎每年都是亏损,改革就成了必然。如何走?没有退路,只有前行。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我在两年前进入岗位时提出了一系列经营管理方针,期间经过3个月的组织结构设置、人员整合培训、管理体系完善、牛群结构调整、日粮配方改善、供应商洗牌、管理细节管控、激励政策出台等变革,2014年经过8个月的努力,基本达到扭亏的目标,2015年效益甚为可观,2016年10月份,已经完成全年利润指标。
而以上这些管理方法,则会言无不尽地收录入本书中。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由于这直接影响牧场的显性利润和隐性利润,所以在组织结构设计、班组职能、岗位职责、薪酬福利、职称鉴定、绩效考核上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行阐述,目的就是期望牧场把员工管理的文章做好,稳住牧场发展的基本盘。只有员工满意了,把知识、智慧、技能用于奶牛养殖上,才会以更好的工作态度和状态把奶牛养殖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打造。让员工的价值观与牧场发展相匹配,让员工工作业绩与价值回报相关联。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在牧场发展中增值,留住人才关键在留住人心。
怎么做才能达到精细化管理?本书中既有对牧场管理理念与方法的阐述,也参阅了国内众多专家在牧场管理工具和标准方面的一些做法,并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牧场运营模式,始终遵循“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头上一把刀,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从牧场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做了深刻的剖析和指引。目前,通过这一系列的标准、制度、规程的完善和执行到位,笔者所运营的牧场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不断有同行前来交流、学习。我想,这些做法对于国内牧场,特别是中小型牧场的规范管理,一定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但愿本书能给已经在从事畜牧养殖管理岗位的同行或即将走上畜牧养殖行业管理者岗位的人士,从思想、态度、行为上带来强力震荡,使领导力、执行力、影响力得到全面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