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或者称为“对齐”“校准”)是战略的核心要素,要求企业战略需要满足内外部对齐、长中短对齐、上下对齐、左右对齐(四对齐)要求。从“内外部对齐”看,企业战略要求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市场(客户)环境、竞争环境、组织环境保持一致(市场洞察体系职能的完善,有助于企业战略规划内外部对齐提升);从”短中长对齐“看,企业战略要求考虑核心业务(H1)、成长业务(H2)和种子业务(H3)的协调一致(确定业务组合,是为了保证企业提前布局以保证持续增长);从”上下对齐“看,企业战略要求考虑公司层面、业务层面和职能层面不同层级的战略计划并保持同步(组织的不同层级对应战略的不同层级,由此战略一般可以区分为公司层面战略、业务层面战略和职能层面战略);从“左右对齐”看,企业战略必须考虑事业部之间、事业单元之间尤其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左右对齐”更进一步思考,是公司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的对齐。总之,公司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三者之间内外部对齐、长中短对齐、上下对齐、左右对齐(牵引与支撑关系),是战略对齐的基本要求,也是战略规划的难点所在,是很多公司没法克服的痛点。
第二章分别从差距分析、战略意图、市场洞察、创新焦点、业务设计、关键任务、人才、正式组织、氛围与文化等要素对BLM框架进行了阐述。下面,我们总结一下BLM框架(包括战略设计和组织设计):
第一,BLM框架帮我们建立完整的战略思考框架(如图2-87所示)
图2-87 BLM框架体系性
任何一个系统包括三个构件:要素、连接、目标。我们不仅看到要素(BLM是“要素模型”。所谓要素模型,就是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还看到要素之间连接关系: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些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例如,战略对关键任务的决定作用、战略对企业文化的决定作用、价值主张对人才的决定作用,价值主张对组织结构类型的决定作用,等等。
第二,BLM框架是战略理论、组织理论和创新理论的结合体,战略规划需要考虑战略问题、组织问题和创新问题。更进一步说,战略管理是战略理论、组织理论、创新理论、传播理论、控制理论等结合体,构建战略管理体系需要通盘考虑战略、组织、创新、传播与控制等问题
第三,战略管理(SM)与组织发展(OD)的结合不是趋势,而是必须
为什么组织发展学和战略管理(变革)要整合在一起?战略管理的过程可以通过和组织发展学原则相融合,从而得到提升;战略和组织发展不再是两个独立且对立的角度。以前组织发展学的原则很少有应用在战略执行上的,然而这一情况在逐渐改变,两方面开始相互融合,相同之处越来越多。战略、组织、人力、绩效。
企业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制定以及实施战略!战略(规划)决定了组织能力、人才配置、组织学习、组织架构、组织流程、文化建设、年度经营计划、预算、绩效等,其相互关系如图2-88所示:
图2-88 企业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
至此,我们的战略规划之旅达到一个里程碑了(可以认为至今为止我们都是在“纸上谈兵”——尽管“纸上谈兵”是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绝不是终点,接下来的挑战更大:我们将要承接战略规划(认知之战)之后,我们将在实践之战(这是一个和认知之战截然不同的另一个战场)继续前行,在年度经营计划(战略分解)、预算、绩效继续前行。
补充说明:理论、概念性框架、模板是相辅相成的,战略设计、组织设计相关模板详见附录部分;为了节省篇幅,BLM框架背后的理论基础(如图2-89所示)详见笔者拙作《战略参谋》,该书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相关战略理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理论不是灰色的,了解模型背后的理论支撑,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模型本身,BLM框架也是如此。
图2-89 BLM框架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