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永远只做你考核的,绝不做你希望的。厂家销售政策需要导向引导,体现一定的倾向性。现款现货就是鼓励经销商赶快出货,而铺底就是鼓励商家慢慢卖;公司执行紧缩信用政策,就设计加大现款提货的折扣;公司要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低价窜货,就应该有明确的违规惩罚措施;公司的重点是发展新客户,销售政策就该给经销商更多的实惠来鼓励新客户开发。如果要求经销商提升销量和市场份额,但同时要求经销商现款现货;或者要求推广新产品但利润率与老产品没什么区别也,就让经销商无所适从,失去经营的方向。
A 企业是一家化工原料国际企业,刚进入中国市场正是中国的经济环境恶劣、三角债横行的时候。由于对国内情况不了解又对中国市场的期望过高,只要签正式合同就发货,结果不到一年,其应收账款就几乎与销售额持平。一边还要不断向外发货,一边连买原材料的钱都没有,需要总部不断输血,甚至发生供应商堵在厂门口,财务经理和采购经理只能从后门溜走的事件。
痛定思痛,A 企业决定从赊账销售转到现款现货。但行业内赊账销售形成惯例,搞不好销量大跌或经销商叛离,问题就更大了。A公司决定赊账销售和现款销售两条腿走路,但现款要比赊账销售多5%的折扣,而且在订单中直接扣除。开始有些经销商非常反感,并组成了攻守同盟,坚持赊账提货。但任何价格联盟都是虚弱的,当一两个经销商偷偷现款进货时,更多的经销商只能跟进,否则他们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半年后,几乎95%的经销商都用现款进货,剩余的经销商自然淘汰,A 企业财务和销售状况从此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另外,销售政策的目的是以满足渠道成员未被满足的需要为手段,促使经销商满足厂家的需要。不同经销商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经销商的需求是不同的,除了利益需求,还有地位形象提升、厂家支持、培训和管理提升、企业做大做强的需求。有些厂家渠道人员似乎觉得价格是提升业绩的唯一方法,“返利、返利、再返利”的销售政策效果并不是最理想的。与其采用一刀切和单一的销售政策,不如设计有针对性的渠道销售政策,将基本的销售激励政策和个性化的销售激励相结合,使销售政策的作用最大化。
图5-1渠道政策的四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