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冲突是市场竞争中无法回避的一种状态,其本质是渠道间对利益的一种争夺,引发这种争夺的因素是价格,而直接表现主要是冲流货、降价、促销等。可以说,渠道冲突是不同渠道竞争的必然产物。渠道冲突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是传统批发渠道,还是现代零售渠道,或是线上渠道对线下渠道,在利益的争夺中使得冲突范围和程度非常激烈,经销商需要尽力从整体的角度予以统筹协调。
在市场竞争中,控制协调渠道冲突的意义并不在于消除它——有竞争就有冲突,而是控制渠道冲突的程度,使冲突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成为渠道竞争中的一种润滑剂,一种市场活力和权力的制衡。现实中,渠道冲突往往表现出一种悖论,冲突范围小、程度低的产品,在市场中一定处于弱势;而强势的产品,则渠道冲突的范围和程度一定很突出,但是冲突一旦升级或处于激烈的程度和过广的范围,其危害程度甚至会毁掉一个企业。因此,经销商必须通过对渠道体系的良好设计,确定系统的策略规划,制定合适的渠道销售政策,确立责权利相等的渠道激励和管理规范,使渠道冲突维持一种良性的平衡,尤其需要解决好现代渠道在区域扩张和竞争中产生的冲突问题。
大部分的渠道冲突,都是在发生之后才采取一些处理措施,却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经销商要有效避免渠道冲突,必须建立一套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体系。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和厂家共同联合——必须得到厂家坚决支持——进行规划和管理,制定符合战略目标的长期销售政策,降低返利政策的力度,或者采取模糊返利。经销商有必要与渠道成员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确立价格利益同盟,同时明确违约处罚措施,在政策导向上引导渠道竞争朝向良性发展的方向。
另外,经销商还需要制定出渠道过程管理的规范,对渠道冲突状况定期评估、分析、协调并加以指导,使区域渠道冲突处于一种稳定、良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