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村顾客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

县域市场顾客的结构是城镇顾客和农村顾客的组合。一部分城镇顾客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更接近于城市顾客,而另一部分——在非发达地区通常是大部分——则由于他们来源于农村,和农村顾客基本类似。下面我们概要分析农村顾客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

第一,由于购买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等家电产品属于大宗开支,因此购买时很慎重,属于复杂性购买;对价格、品质和服务都非常关注。

第二,由于知识程度较低以及和供货厂家及经销商信息不对称,其购买行为容易被厂家(品牌)和渠道引导;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决策信息,从众和趋同成为必然选择。这种购买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是减少错误、失误,间接地体现安全的需要。

第三,由于所处的信息环境与城市相比较为单一等原因,对广告宣传容易接受、容易相信(这也意味着农村市场具有较高的广告宣传费效比);但认知认同的深度较浅,易于跟风转向,品牌忠诚度不高,有可能出现品牌轮换现象。

第四,由于村间邻里交往频密,因此常常有攀比倾向和显示地位、财富等动机;

第五,购买行为往往和家庭大事——如婚嫁喜事、父母寿庆、新居落成、返乡探亲等——结合在一起;另外由于农民获取收入具有季节性,因此农村市场销售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季节性波动要大于城市。

第六,出于售后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考虑,倾向于选择熟人渠道购买产品;也就是说,购买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针对县域市场顾客的需求特点——总体来说追求价廉和实惠,家电企业(品牌)应提供性价比较高的优质产品(在不同的成本、价格水准下,均有高品质产品);同时根据县域顾客(尤其是生活在村庄的真正农村顾客)自身的认知水平以及消费情境和条件,进行差异化的价值定位,开发专属功能及“卖点”。产品的名称、造型、包装等,应具有鲜明的喜庆、亲和、体面等特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农村顾客对售后服务的承诺和保证极为关注,厂家务必构建贴近顾客、快速反应、收费便宜、品质可靠的服务体系和平台。

目前,某些家电企业(品牌)为农村顾客提供价值时,往往走入两大误区:一是利用农村市场相对封闭、信息不对称的特点,销售一些“贵”的产品。这里的“贵”并不是指家电产品的绝对价格,而是相对其性能、品质和价值而言的。换句话说,这些“贵”的产品,价值是虚浮甚至虚假的。二是把一些一级、二级市场即将淘汰的产品销往农村,没有为农村市场规划专门的产品线。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体,农村市场上家电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比重越来越高(在一些发达地区已占30%左右),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农村实体零售终端部分产品价格偏高的结果,同时也使虚浮的价值定位变得不可持续。如果将县域市场视作相对独立的战略性市场,则应避免上述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