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来自将来的焦虑

对于众多药企的掌门人来说,考虑将来就必须要时刻厘清“投机与投资”的关系。我经常能看到很多药企花大笔的资金投资药厂,也能看到有些药企花不菲的钱去买品种。行为本没有对错,但背后的动机值得思考。花大钱买药厂的,不可能指望两三年收回成本,一定在布局,布置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局。掏钱买品种的,其实一定是希望短期之内收回成本,甚至赚得利润。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品种不能赚钱,随时准备放弃再买下一个,如此往复。

透过现象看本质,投资是以资本换收益。而投机则是零和博弈。两会期间,众多药企的人大代表联名上书,要控制化学原料药的涨价。是的,随着各项药政的落地,药企的利润大不如从前,如果原料再涨价,利润只会进一步压缩。但纵观全球很多制药寡头,早在很多年前就已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入主其核心原料药厂家,自然就不会为此事而焦头烂额。长线与短线,你选择哪个呢?

综合来看,焦虑是来自多维度的,焦虑的发生也不是单线的,那些总抱怨政策或者总抱怨社会不公的药械商注定将在抱怨中度过“余生”。我们生活在最坏的时代,同时也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摆脱不了焦虑,你就无法迎接希望。锚定,精进,你一样会拥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我曾经写过关于“焦虑”的一段话,在业内广为流传:

不在药政上迷茫,只在趋势上看准;

不在研发上跟风,只在技术上沉淀;

不在品种上投机,只在产品上布局;

不在销售上纠结,只在合规上抓紧;

不在融资上犯错,只在价值上变现;

不在学习上徘徊,只在读书上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