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训练中如何把握和应用太极松功,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太极松功,不论是具体训练或其理论,有的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在练一步功时,尚属物理(肢体)运动,也容易看到,但到练二、三步功时,就看不到它的运动与变化了,完全是个人的一种感觉。在这种状态下,对太极松功如何把握,及怎样练习太极松功,就显得大为重要了。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松与内功训练的关系,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误解,而直接导致内功训练出偏差。许多人练了几年,十几年,都还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松,以至于仍在“松”的门槛前徘徊,而未得到太极内功的真谛。究竟怎样把握“松”与内功训练的尺度呢?首先,初学太极内功的人,要认真领会,默识揣摩“松”的训练方法。其次,在训练中要摆正“松” 与每一步功法之间的关系。练一步功时,由于练的是基本功(腰),对松的认识是模糊的。先不要追求大松大软,先做到思想不紧张就足够了,只要能专心致志的守住腰就可以了。因为,此时刚接触内功太极拳,习练者好比一块矿石,它是需要很多道工序的,如:选、洗、烧、冶炼等等,最后才能冶炼成需要的钢材。所以,先不要着急松,先把腰守住,意念不溜号,随着练功的逐步深入,必能一点点的松下来。以致最后达到完全松。但这是需要下苦功夫去练的,我们练习松功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周身放松来练习我们要练的腰、丹田、意念等,而不是为松而松,为松而练,而是为了练出三步功而松。有人练习之初,不是为了练腰而松,而是为了松而练,造成了重视松,而忽略了腰的练习,最终使筑基功没有练好。练习松功,如同练三步功法一样,需要循序渐进。每练一步功时,对松的要求就会愈高一层。如果在推手时,也能做到松净、松透,才是真正的松。大松大软的高深境界,是需要刻苦勤奋加悟性才能练出来的,并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做到的。所以,在练三步功法时,决不可忽视任何一种练功方法。松与练腰时,腰的部位稍微用劲,并不矛盾。正如前面所讲,太极内功的松,是为了通过松的训练,最终将三步功练出来。而要将三步功练出来,必须先从练好腰功开始,而练习腰功,必须思想集中,心无杂念,一切全凭自然。在自然中求自然,是练好太极内功和松功的指导原则。只要通过思想意念的作用,尽力去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久而久之必然能做到真正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