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国内的大型制造企业中,使用ERP运行企业供应链系统的企业不在少数,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宣传和普及,甚至已成为“标配”。但从国内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完全实施ERP系统功能且运行顺畅的却又少之又少,企业前期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却看不到应有的回报,不禁让人开始质疑ERP系统的先进性。那么,目前国内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中普遍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和难点呢?
当ERP实施及落地遇到阻碍时,高层批评中层缺乏魄力,决心不足;中层要求基层按流程和系统执行,别搞另类;基层又私底下埋怨高层关注参与度不够,各层级之间相互埋怨。最终ERP跑不起来,到底谁之过呢?
下面我们就以某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在实施ERP艰难之路中的乱象入手,探析ERP之殇。
ERP为什么跑不起来
(1)人的因素
人都是惯性的奴隶,如果你被逼着用新的做事方式代替原有的,本质上是极其反人类的。就好比你已习惯了用右手拿筷子夹菜,突然有一天告诉你用左手夹菜,你会是什么反应?习惯并熟练了线下操作业务的人,突然改上ERP系统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用ERP系统可以替代线下大量烦琐的工作,且系统数据时时透明可查,刨除习惯的因素外,理论上讲大家应该是比较同意并认可的,那为什么还有人不愿意用ERP呢?原因就是太透明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KPI指标的达成。比如,对于超领的物料,用不完剩余的就放在自己的小金库中藏着掖着,如果另外的项目物料损耗率超标了,就可以用小金库物料来弥补,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法真实反映财务成本数据,影响各项目的成本效益核算。
(2)系统本身局限
我们从不否认ERP系统的先进性,但我们也承认ERP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它能解决一些常用的业务流程操作,但对于一些企业特定的使用场景有时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比如,对于一些企业因某些物料可得性受限及降成本的考虑,会运用大量的替代料,而且经常面临订单已锁定,但还在变更BOM,导致采购不得不紧急下单催料,影响物料齐套及生产按时交付。对于类似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我们运用管理手段来解决,而不是单纯依靠ERP/IT系统。
同时,我们在实施ERP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与前端PLM系统及后端MES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抛转现象,相关系统之间的接口和衔接需要不同领域IT工程师进行充分研讨,有时会因系统本身衔接问题而暂时搁置。比如,如果前端PLM系统的BOM经常变动,不及时定型,在抛到后端ERP系统时可能就会影响采购下单的及时性。
(3)数据不准确因素
其一,主数据不准确。了解ERP的人都知道,ERP系统在跑MRP时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如MOQ、MPQ、主副料替代规则及比例、客户信息、BOM物料清单、库存信息等,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数据在系统中不准确的话,那么按照ERP逻辑跑出来的MRP结果你还能相信吗?所以要想运行基本的ERP系统,企业首先需要把基础数据准确性提上来,这是基本功。
其二,交易数据混乱。在ERP实施不彻底的企业,由于默认允许存在线下操作,使得ERP操作人员对线上的交易数据未及时处理,导致系统数据混乱,账实不符,影响了MRP的运行效率。如对于一些完工的W/O(工单)不及时清理,放任在系统中“葛优躺”,容易导致系统数据与实物不符,影响系统的逻辑运算。
(4)企业自身管理问题
某些企业自身管理比较薄弱,由于无法及时应对客户的订单波动,于是将压力传递给上游的供应商,当在ERP系统中下PO(采购订单)时,只是作为供方的备货预测,而不作为实际采购订单,最终以向供方下调拨物料计划为准,有点“耍流氓”的感觉,但也从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管理的薄弱性。
为了运行ERP系统,企业专门实施了外部咨询项目,专业辅导制定了一系列标杆级业务流程,看似完美的落地方案,但等顾问一撤,员工岗位一变动,原有的成果立马“歇菜”,Why?有的是因为原有岗位人员发生变动,新人交接未做好;有的是因为流程执行不到位,设计与执行两张皮;有的是业务流与系统操作流的衔接未处理好,不能很好地指导业务等。不管系统多么强大,也代替不了管理的缺失。
整体建议
以上某企业ERP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并不是个案,而是在中国企业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特定的解决方案。在此我们也只能给出一个概括性的指导方向。
(1)一把手工程。ERP系统实施作为一个企业供应链领域的系统流程变革,不仅需要供应链各业务角色、流程、IT及变革的人员参与及配合,更需要公司高层及一把手痛下决心地改革,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消除不良习惯,遵从行业标杆及规律。曾经某业务问题常年“带病运转”得不到解决,当某次业务汇报反馈至分管副总裁后,多年的顽疾一句话分分钟落实解决,这就是一把手参与的魅力。所以,我们杜绝高层将关注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实际参与很少,这样的项目Sponsor(支持者)不要也罢。
(2)实践优先,先运行起来。不仅要集公司之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且要用心踏实梳理好业务流程与各系统之间的衔接,充分深入业务识别各种业务场景,顾大局舍小利,不要被细节绊住前进的脚步,先让系统跑起来再慢慢修正,杜绝求大求全的完美主义。
(3)打铁还需自身硬。再好的系统如果没有企业基础数据的支撑,系统跑出来的数据也是不堪入目的。因此,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舍得花时间花精力用在企业的数据治理上,有点像华为搞基础研发投入,虽然并不能像销售那样直接、迅速地产生价值,但却能支撑企业的长期运营。
(4)互利共赢、利出一孔。寻求与各方的协作共赢,多从他方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互惠关系,及时拿到需求预测,确保后方稳定生产与采购;与供方平等协商,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执行,杜绝“当大爷”“耍流氓”,与供应商一起成长,一起受益;与内部各角色相互理解,不扯皮,不推诿,遇到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制定有效协作机制,为公司发展添砖加瓦。
每个人的阅历和站得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每个公司的ERP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实施难点和困境,而且看似很多ERP技术或流程层面的问题,90%以上的问题却需要提升管理的手段或水平才能去解决,我们也不可能给出一剂万能良药根治ERP之痛,最终还是希望各管理层多用积极的心态加强内部管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