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解出核心工作

在小型零售店,消费者促销很难实行,大品牌靠品牌力吸引消费者购买就够了,只要加大渠道的促销力度,确保产品铺货进店,加大资源做好重要门店的陈列、广宣就能高枕无忧。

中小品牌,却有所不同。

在小型零售店,中小品牌要靠品牌力,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强大的品牌力。

靠广告?也没有。因此,品牌和产品带来的拉力非常低,没有额外的拉力,消费者是不会购买的,消费者不购买,销量上不去,早晚都会被店里清掉,给再多的渠道促销都没有作用。

只能靠产品力和促销来弥补,如何把覆盖店铺的消费者促销做起来比渠道促销重要。

很多中小品牌,往往不加甄别地学习大型品牌的做法,舍本逐末,溃败是早晚的定局。

(一)大品牌流通渠道核心工作

根据这个规律,如果企业有资源、有品牌力、产品力高,那么企业将产品放到店内,做好陈列就是成功。采用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的通路精耕模式,尽可能达到这个规律要求。

比如加大给予经销商和零售店的搭赠促销力度、广告投放,只要产品进入店内,安排销售人员分级别拜访、陈列、引单、维护客情等。不需要太多的消费者促销活动,靠品牌力和产品保证回转。

即便是这些大型企业,针对不同级别的市场(品牌力、产品力有极大差异),也采用了不同操作。

(二)中小品牌核心工作

如果像大型企业一样做恐怕很难。品牌力和产品力不足,导致进店很困难,进店后回转也难,也不可能养得起团队去做引单、陈列(人效太低、管理能力不足等)。

因此,要根据这个规律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有选择地进行几项重要工作,做到能进店,还能卖出去。

以一家公司大本营所在地的案例做说明,这家企业品牌一般,产品力尚可,如何运作?

这家企业的流通市场小店运作,需要打通经销商通路环、零售商通路环、消费者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者环的争夺。

一切打通经销商通路环和零售店通路环的目的都是消费者环的动作。

1.加强终端顾客促销抢夺

运作流通传统店铺渠道,很多中小企业仍沿用搭赠政策给予经销商、零售店铺,寄希望于货送进传统零售店。最多再配上城区的零售队伍,学可口可乐、康师傅等拜访、引单。

可口可乐、康师傅等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取决于其品牌拉力,产品铺到店里后,消费者会自行购买。还有他们的企业资源、管理都可以采取这种紧密控制终端的方式,经销商确实是渠道的搬运工。即便是大品牌,在初期康师傅仍然策划了大量的消费者环的促销来拉动产品销售。

而中小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品牌拉力的不足,让产品很少被主动问津。产品力和价格有优势还好,能自行回转一些,否则就是无人购买,退出市场,留下一堆疑难问题,经销商和零售店“买单”,最后在市场上慢慢消失。

某快消品经销商微信群的“哭诉”,如图2-3所示。

图2-3 某快消品经销商微信群的“哭诉”

中小企业做重点市场,要加强终端顾客抢夺这一环,树立标杆市场后,再行拉动终端店和经销商的兴趣。

大幅降低经销商搭赠政策,增加针对流通传统店铺的促销,比如畅销品小搭赠、新品有较大搭赠,同时加强在终端消费者环的促销投放。

但在执行层面上,大规模在小店做特价是无法实行的。

实际操作中,如果用捆绑方式,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极其低,耗时耗力,经销商和团队抵触会比较大。

可以采用贴促销贴的方式,或者包装内促销方式(用促销外包装,将产品与赠品包装在一起,在促销外包装上注明促销活动方式),事先在每一个产品上贴促销贴,赠品交给店内。

A类小店还可以采用特价、买赠、人员促销方式,B类、C类小店,无法进行特价类促销、贴促销贴式的促销。

所以,与经销商合作的底线就是必须进行零售店环(铺货)和消费者环的动作,不配合,经销商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公司的底线。

这里需要强调一种情况,中小企业如果产品力较强,因为经销商一般都一些关系很强的核心门店,那么企业运用这一点优势强行压进去,产品会自行回转,获取一部分销量。

这种情况下,优先的选择是不断开发新的经销商,获取这部分市场量。

2.联合铺货

经销商的职责,就是把送货服务做好,经销商具有铺货的职能,但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经销商很难执行得好。

因此,公司与经销商联手铺货、经销商送货,铺货率上升,然后过一段时间铺货率下降、再联手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