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设计规范要点 时间:28:32

1、客户体验的场景化设计
以消费者视角重构服务流程,如某零售企业将门店服务流程从 "全程跟随" 改为 "主动响应"—— 当客户停留某商品区超 3 分钟时,导购才上前提供咨询,既避免给客户压迫感,又确保需求及时响应。

2、使用者视角的操作优化
流程设计需考虑一线执行便利性,而非仅关注管控需求。某制造业企业将设备巡检流程从 "填写 10 页纸质表单" 改为 "扫码录入关键数据",巡检效率提升 60%,数据准确率从 75% 升至 98%

3、业务本质的深度贴合
杜绝脱离业务的 "想当然" 设计,如某物流公司在设计运输流程时,深入跟车观察发现:司机在高速服务区休息时最适合提交货物在途数据,遂将数据录入节点从 "发车前" 调整为 " 2 小时休息时段",数据提交及时率从 40% 提升至 92%

4、场景化的流程分支设计
同一流程需覆盖多元场景,如报销流程需细分:

l  差旅费场景:含机票、酒店、交通等差旅要素

l  招待费场景:关联客户拜访记录与消费明细

l  零星采购场景:设置 300 元以下快速审批通道

5、政策规范的流程化承载
将外部要求嵌入流程,如某食品企业将 "食品安全法" 要求转化为生产流程中的 "原料溯源扫码" 环节,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通过操作指导书即可明确 "每批原料必须扫码录入溯源系统" 的要求,避免因未读公告而违规。

6、风险管控的嵌入式设计
通过关键控制点(KCP)和职责分离矩阵(SOD)实现风险防控。如财务付款流程中设置 "三单匹配"KCP(采购单、验收单、发票匹配),同时通过 SOD 矩阵确保 "付款审批人不得兼任发票审核人",从流程设计端杜绝舞弊风险。

7、数字化与组件化

强调了规则的显性化,即需要将具体的规则明确写出来,避免不同人对规则的理解偏差。在设计流程时,需要考虑与数字化的结合,特别是与数据相关的方面,以及数字化后的组件化和服务化要求。这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要求。而服务化要像乐高积木一样,将流程拆分成标准的组件,可以灵活组合和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