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是产业地产万里长征第一步,这是后续园区项目规划建设与招商运营的前提基础。很多园区建设实例告诫我们,如果一个产业地产商、园区运营商没有高瞻远瞩和切实可行的顶层设计,“走哪算哪”,那很可能走着走着就走进死胡同了。因此,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顶层设计阶段需要充分厘清和处理好产业与地产、组织与人员、指标与考核、战略与调整等关键性问题。
地产商在进行产业地产业务顶层设计时,源于以往的理念、模式,往往平衡不好产业和地产的二者关系,在产业与地产的二者摆布中,地产始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产业犹抱琵琶半遮面,当今形式下这样的产业地产战略迟早面临尴尬局面。最终问题会出现在园区项目上,呈现显性与隐形的关系,项目是显性的,产业地产商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是隐于后的,即(集团)公司层面是隐形的。在这方面,大牌地产商存在“大船难调头”的现象,而小规模的产业地产商面临的困难相应小一些,他们的公司机制体系相对简单,精力更集中在如何操盘项目上。
战略目标和业务框架确定之后,如何设置组织架构、配备相应人员以及配置相关资源,尤为重要,毕竟所有工作任务是依靠人才及团队来开拓完成的。如果一个产业地产商沿袭原来的地产模式进行架构与人员安排,不能做到因势利导,那在运作产业地产的时候,掣肘不可避免。很多大牌地产商在产业地产业务推进过程中患了不适应症,多是因为沿袭了传统地产业务的逻辑和模式。
进一步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定“指标与考核”。如果绩效考核还是一切围着房地产高周转、快回报以及去化率来设定,那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将变得虚幻和边缘。这是很多地产商转型产业地产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当产业地产业务开展两三年之后,各项经营指标压力山大,加之招商运营会遇到诸多困难,产业地产商内部容易出现战略摇摆,导致产业地产业务战略收缩,这一点从地产界头部企业的现实状况就可以得到验证。
一言概之,产业地产业务顶层设计做不好,迟早体现在产城、园区、特色小镇等项目营建上。如何有效地将产业和地产融合起来,是产业地产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长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