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下面一句“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我们认识到这个无与伦比的乾之良知以后,对它有了切身的体会,说白了,就是禅宗说的明心见性了。你认识到了乾卦,认识得越亲切,你的道心自然就会越长久,这就是持之以恒。禅宗说是要长久保任,明白了心性以后要好好保护它,要善自护持,才能够长久。禅宗在护持自己的心性上有一个比喻叫做“牧牛”,就像一个牧童去放牛一样,心里一定要清楚这头牛跑到西家吃人家的庄稼不对,跑到东家踩坏人家的田地也不对,都要及时把它拉回来,回到它的正路上来。
在这个比喻中,牧童,就是我们心性的本体,牛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要随时护持自己的念头。“有亲则可久”,如果对心性本体认识得越清楚、体会得越亲切,你对念头的护持就会越有力、越长久。“有功则可大”是什么意思呢?做到了长久护持之后,牛也就不会乱踩乱跑了,就像我们的念头一样,善善恶恶的念头很多,好的念头就落实到行动上,不好的念头就让它过去。要注意,我们对自己脑袋里要冒什么念头,是没有把握的。我们心里随时都要冒起念头来,要冒就由它冒吧,只管看住它,不让它乱来就行了。久而久之,这头牛就听话了,该耕田就耕田,该吃草就吃草,该干啥就干啥。这时牧童也可以“信牛由缰”,任牛自由行走,稳稳归家了。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在心性上,你长久保任的功夫纯熟之后,你就具备了圣贤的内在德性,发乎其外,就能够成就贤人之业,把圣贤事业做好做大。如果是有儒家情结的人,就可以通过内德的修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一直到平天下,就可以做这些事情了。如果有道家的情结,就可以任性逍遥,自在幻游于天地之间,这也是很舒服、很巴适的事情。如果有佛家的情结,那就要传佛祖之心灯,要继承佛祖的事业,发四弘誓愿,去普度众生。这些,就是对“可大则贤人之业”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