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后现代管理学已经对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剪刀、双面胶水和庸俗辩证法构成挑战,并且正在动摇它们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后现代精神表达了对于西方现代管理理性主义的一种恐惧,后现代精神作为一种思维范式运动提供了一种后现代方式的回应。概括起来说,后现代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后现代管理学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时间、地点和文化因素会影响我们对组织及其管理真实性的看法,也会影响我们的结论。对于这样的问题,现代主义者是无法进行争辩的,选择什么样的组织及其管理问题进行讨论,选择本身就受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后现代管理学并不相信现代管理学的科学性与人性,因为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要受到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增加了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的维度,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就会变形。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现代管理学的科学性是一种机械逻辑论和对理性的滥用,而人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寓于科学、竞争和协作中的。后现代精神倡导的是一种反传统的人本主义,其方法论范式则将人性与科学、竞争与协作看成是不可分离的整体,组织及其管理世界中的人性与科学并不存在整合问题,需要的是用组织内生的伙伴关系和信任机制取代企业之间的对抗、规则与人性的对立、厂商与顾客的对立,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相持。这种思维方式颇似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思想。不可否认,管理学新启蒙运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偏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平衡。就此意义而言,后现代精神是从现代管理学那里发展出来的,正是现代管理学自身的问题,导致了后现代管理学对它的诘难。
(2)后现代管理学敏锐地觉察到现代管理学立论基点的可疑性。这里的立论基点指的是试图从某一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基点出发,由此导出结论。传统管理学认识论(epistemology)认为,任何认识都有一个标准,并且这个标准是确定不移的;任何认识都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即获得关于事物本质的真理。后现代精神要求人们思考并怀疑他们在这个世界的作用、他们所处类别、他们所采用的假设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后现代精神倡导的并不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共赏”,而是对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分类本身进行批判。后现代管理学的目的并非是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要质疑原有的答案。(Cooper and Burrell,1988)292后现代精神强调让人们思考他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从而对那些熟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提出质疑。后现代精神倡导把管理理论当作“话语”(discourse),这些话语因历史而变化,因语境而变化,它不可能超出语言之外从某一实体那里获得它的意义,它们之间是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管理理论并没有一个终极的基础,管理理论的概括,仅仅是人类管理活动历史的说明和人们对真理认识的逐步呈现,每一个方面只是具体发展阶段中的管理学特定话语。没有一个理论范式,也没有一批这样的理论范式可以称得上是终极性的。
(3)后现代管理学利用“解构”(deconstruction)293这一武器,特别擅长从每一个观点或每一个体系内部找出自相矛盾的因素。这些自相矛盾之处一经暴露出来并孤立地看,就可以发现每一个体系都存在着对自身的反驳,每一种观点都是不完美的、不完整的、不一致的和不能够自成体系的,而且带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解构性。这里,后现代管理学给了我们一个重大的启发,在我们构筑一个理论体系时或我们试图用某种理论阐释某个领域的问题时,需要认识其中的矛盾因素,认识某些理路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坦然承认,这些不仅存在,而且我们目前可能无力解决,我们无法为自己的理论提供绝对的不容置疑的证明。
我们需要做的是,为自己的断言提供某种或天然的例证,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有一定的保留余地,不至于教条、武断。后现代精神强调应该保持理智的谦虚,对不了解的东西保持沉默,并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范式或视角。
(4)后现代管理学力主一种怀疑的解释学。后现代精神强调管理学家应当鼓励批判性的自我反思(a critical self-reflexivity)。后现代管理学认为,传统的管理学概念都是作为权力的工具形态而出现的,如果我们不思考时空如何在管理实践中被构造和生产出来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会被动地成为这些范式的代言人,最终,这些范式就会塑造我们的意识。在后现代管理学看来,理论分析之所以有用,不仅仅是因为它为我们照亮了管理实践背后蕴藏着的所谓“真实”,而是激发了管理学家作为主体的存在意识。除了对管理实践的判断之外,管理学也能拓展我们的自我理解。
(5)后现代管理学强调叙事的合理性。对后现代管理学来说,论证性的表述和依靠逻辑性构筑的表述,都需要叙事作为一种天然的黏和基础。叙事本身就是管理学的人本性和精神价值的内在要求。德鲁克(Drucker,1959)呼吁,在后现代社会,应使人回归到精神价值上。“必须重申人不单单是一种生物和心理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存在;他是一种造物主所创造的生灵,以造物主为其存在的目的,并且受造物主的支配。”294
严格地说,管理学后现代精神并不是一个新的时代,而是要重写现代管理学所代表的某些特征。应当看到,在那些严谨的源流思想家那里,并没有一场“后现代管理学”对“现代管理学”的革命召唤,也没有以后现代管理学替代现代管理学的宏伟纲领。从根本上讲,后现代精神的核心就在于把人们从现代理性范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对理性教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做理性教条的奴隶,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去分辨真假、善恶,而不受理性的束缚。从这个角度来看,后现代精神的最大贡献在于扭转了我们的思维定式,拓展了我们的思维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