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商引资的一般方法

1、项目的选定

投资项目的选定应根据园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根据现有的产业配套情况、根据现有的各种资源(自然、人文、土地、环境)去伪存真,集中精力抓有效项目,抓大项目。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招商人员要首先把好项目引进关。适当提高准入“门槛”,不但不会影响投资项目的引进,实际上有利于招商,尤其是有利于高质素项目的集聚。另外,真正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科技含量、产出效益以及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挂钩,防止多占少用、浪费土地资源。这尽管不是招商人员最终控制的,但是,我们在引进项目时,就要考虑这一点,要节约我们园区资源,为招好商,招大商留下空间。

2、项目来源

(1)精准路演招商

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园区招商策略,通过行业协会会议、论坛等专业性场合进行精准路演、推介,在业界营造氛围。

(2生态链招商

通过“产业、平台、资金”的有机结合,形成园区招商生态链,变政府招商人员单一招商方式为行业、企业、金融资本共同参与招商,拓宽招商引资工作面,形成产业、平台、资金的合力。

(3)横向产业链招商

利用园区企业的现有资源,以商带商,积极挖掘产业链招商。园区现有企业的客户或者合作对象很有可能成为园区未来的投资客商。因此,通过各种园企联动活动,加强与企业的日常沟通与交流,深入研究各企业产业链特点,及其在国内及全球的投资分布,重点围绕龙头企业、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延伸产业链。

(4)纵向产业链招商

所谓纵向产业链招商是根据园区企业的纵向形态,是指从研发、孵化、中试、到量产的全过程招商,形成某个行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纵向配套。当然在企业纵向产业链招商过程中,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关键。

(5)互联网新媒体招商

通过网络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PC站、手机站、微网站、小程序、APP等进行园区产业招商宣传。时代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任何行业概莫例外,招商引资工作也是如此。

(6)平台跨区、阵地前移招商

充分利用离岸孵化器、招商办事处等方式,全方位捕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项目信息,深入有关企业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特别是通过在发达地区或国外建立离岸孵化器平台,在源头与初创企业建立感情,培育本地节点型企业、根植型企业。

(7)建立招商信息数据库。

发挥网络平台作用,提高招商工作效率,建立意向项目、洽谈项目、签约项目、在建项目数据库、招商项目动态管理,在园区系统内部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招商协同作战能力。

2、招商项目接待准备

招商项目的接待准备尤其重要,作为招商一线人员在接待投资商时要在以下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

(1)前期接待准备,要对投资商的投资情况作尽可能的了解,要让投资商感觉你对他的重视,而不是只关注他的投资额和项目规模。

(2)招商资料准备,要针对不同的投资商作招商资料的精准推介,而不是用统一的PPT或招商手册作介绍,要做每一个项目的个性化推介PPT。要让投资商感觉到,园区的发展方向是与自已的投资项目发展方向一致的。没有人愿意把自已的项目投入到一个与自已产业没有关联的园区,投资人都希望看到园区的发展壮大能推动到自已所投项目的发展。

(3)项目行业现状的专业分析,要对投资商所投项目的背景、市场容量、成长性作专业分析。

3、招商项目的洽谈

招商项目的洽谈是项目成败的关键,招商行业的洽谈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1)洽谈的时间选择。洽谈时间很多情况下往往由投资方主导,我方要尽可能的满足投资方的要求。

(2)洽谈人员选择。洽谈时洽谈人员要进行分工,在洽谈人员的数量上,一般我方宜比投资方多一人为宜,我方参与人员太多,有“以强欺弱”之感,如我方参与人员太少,则有“不够重视”之感。

(3)优惠条件的提供。优惠条件要在洽谈时适时提出,不能过早提出。在商言商,要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双方的分岐。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基本属性,“双赢”是项目洽谈力求实现的目标。

(4)实地考察前的准备。在投资商实地考察前,一定要自已先行走一遍路线,做好过细的准备,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节外生枝。

(5)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洽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投资商投的是真金白银,他要做过细的市场调研、甚至“货比三家”,如果招商人员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