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借力公共资源,为己所用

在我们的现实中有很多公共资源,不是个人的,是国人的共同认知和客观存在的东西,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共有资源。例如历史资源、名人资源、文化资源、地理资源、数学资源、科技资源、环境资源等等。

做营销策划和推广,要学会借力公用资源,为己所用,为产品和品牌赋能,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少花钱办大事。

真功夫快餐,双借力的成功者

真功夫中式快餐,上市企业,也是国内快餐里面值得称赞的本土品牌,可以与肯德基、麦当劳相互竞争的中式快餐。

纵观真功夫的发展,从品牌名称的策划、到品牌形象logo设计、营销的推广,都是很好的采取了借力手段,实现了更快、更好、更准的营销目的。

李小龙,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在中国说起李小龙,可以说无人不晓,在世界上,也是如雷贯耳。李小龙让中国功夫走向了世界,让功夫的英文“Kung Fu”编入英文词典,李小龙和功夫是划等号的。

真功夫的品牌形象logo很像李小龙,这样,真功夫=李小龙的认知就非常简单,首先实现了品牌名字和品牌logo的借势营销。

真功夫的饭菜几乎都是采取了蒸的工艺,广告语:营养还是蒸的好!

虽然后来真功夫遭到了李小龙后人的起诉,要求几个多亿的赔偿,至今还在拉锯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无论怎样,真功夫品牌的名字是成功的,并没有直接写李小龙,只是让大家感觉到“真功夫=李小龙”,真功夫的logo形象与李小龙的头像很相似,但也不是直接应用李小龙照片,无论是名字还是logo,都接力营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乌江榨菜,借力中国剪纸文化、国粹京剧文化

中国榨菜第一品牌乌江榨菜,包装运用了中国的国粹京剧,表现手法是中国传统剪纸,一个大大的京剧脸谱凸显在包装上面,特别醒目,也帮助乌江榨菜塑造了品牌形象。

为什么会用京剧脸谱?

因为乌江榨菜的品牌定位是“中国好味道”,什么能代表中国好味道?很多人会联想到美食、小吃,但那是个体的好味道,不能代表中国好味道。

中国的京剧是国粹文化,可以代表中国,好味道说的是乌江榨菜,带给消费者美好的味道。京剧脸谱是属于中国的,也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老少皆知,属于公共资源。

中国剪纸文化也是人人皆知,不需要教育引导,每个中国人看到剪纸都认知。用中国的剪纸表现中国国粹京剧脸谱,借用这两个中国的公用资源为自己所用,表达乌江榨菜“中国好味道”。

乌江榨菜的脸谱包装在终端的陈列特别“亮眼”,相对同类竞品,具有独特的视觉符号,也是乌江品牌的一个亮点,成为乌江自己的个性符号。

乌江摘菜品牌策划设计给我们很多启发,包装的设计不一定就是单纯利用产品去设计,还可以利用品牌定位的文化概念去设计,真正塑造自己的品牌符号。

乌江榨菜属于借力中国文化公共认知资源,为自己的品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现了国粹脸谱为乌江中国好味道代言的作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论什么企业,在包装设计、事件营销、品牌广告、产品设计、广告创意等方面,要学会借力中国传统文化,一是减少消费者认知成本,二是可以节省营销费用,做到花小钱办大事。

张飞牛肉借用京剧脸谱,塑造品牌超级符号

四川张飞牛肉非常出名,张飞牛肉产于四川省阆中市,是具有浓厚的四川风味的特产。张飞牛肉表面为棕红色,切开后肉质纹丝紧密,不干、不燥、不软、不硬,食之咸淡适口,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

张飞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已有二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曾被评为“上等食品”,自此声誉更佳。亦曾在40年代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名扬川内外。

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故称“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是四川的特产,张飞品牌的张飞牛肉如今做的较好,不仅注册了张飞品牌,况且包装采用了京剧张飞脸谱的形象,一看就是张飞,从名字到包装,都是张飞。

张飞的京剧脸谱是公用资源,京剧脸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张飞的形象让消费者早已深入人心,利用张飞名字和张飞形象做品牌符号,实现了品牌即品类的代表。

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最大的IP

中国四大名著里面,《西游记》是最多被拍成电视剧、电影播放的IP,尤其是到了假期期间,很多电视台都播放《西游记》,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关于西游记的电影也是层出不穷,每年几乎都有关于西游记的贺岁片,票房都还不错。

西游记影视作品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影响力大,认知度高,拥有中国文化IP的顶级流量,围绕西游记去创作,相对容易成功。

在食品领域、饮品领域,很多企业从品牌名称策划就借力西游记,然后到包装的设计,IP形象的塑造,都是围绕西游记来开展。

我曾经策划过两个产品,一个是定位儿童饮品的“C添大圣”,谐音齐天大圣,包装原创了一个孙悟空的形象,赢得儿童消费者的喜爱。

另一个是定位年轻人的休闲食品“C悠记”,谐音西游记,产品定位维生素C果蔬片,包装画了一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搞笑形象,目的是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有点“戏说西游记”的感觉,产品在便利店渠道上市后,俘虏了年轻人的心智。

国内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一些旅游景区、美食街、公园门口等,经常有人扮演孙悟空,让游客合影赚钱,生意还不错,尤其是小孩子非常可以和“孙悟空”合影,这就反映出,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是最大的IP。

《西游记》作为知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拥有较高的认知口碑,我们做品牌策划、营销推广、创意设计时,要学会利用《西游记》的文化。

借力公用资源的三大原则

公用资源既然是公用的,大家都可以用,没有属于那个人的知识产权,否则就不是公用资源。在利用相同的公用资源时,同行业之间难免撞车,还有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混淆,形不成自己的品牌认知。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利用巧妙,品牌和公园资源的结合缺少“个性”,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公共资源的使用一般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要熟知;第二个原则是要巧妙;第三个原则是要震撼。

第一个原则是熟知。

利用消费者熟知的资源,减少传播成本,嫁接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事半功倍。实现不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果借用的资源消费者不熟知,推向市场,消费者没有共鸣,起不到借势的目的。

第二个原则是巧妙。

中国的公用文化资源包括很多方面,历史人物、历史建筑、名人故里、文学作品、传统节日、传统服装等等,使用时不能玷污、不能乱搞,更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则,学会在法规内巧妙结合。

借势的巧妙关键之处在于借用的势能和品牌定位非常吻合,两者叠加让消费者感知到“同频”,决不能是生硬的套搬。

第三个原则是震撼。

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火边全球,成为世界炙手可热的第二大IP。

冰墩墩采用了国宝熊猫与外壳冰晶的结合,让中国和世界的人们看到后都知道这是中国的,憨厚、可爱,让人看后过不不忘,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冰墩墩为啥这么火?

国宝熊猫无人不晓,让大家超喜欢。加上独特的设计,表现出来的冰墩墩让大家惊艳和爱慕。

公用资源的使用结果就是追求“震撼”,这种震撼性首先是选择的元素要非常熟知,然后是结合的天衣无缝,最终视觉呈现结果就是完美震撼。

付邦安策划的猩猩暴走电解质水在2024年成都糖酒会出圈了,我们借势黑色大猩猩的形象做招商举牌,30个人同时举起“大猩猩”,吸引了众多参展商的注意,大家拿起手机拍照发圈,上面还有企业的招商电话、二维码,达到了猩猩暴走产品宣传的作用。

震撼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事件营销、包装色彩、设计元素、广告视频、人物造型、配音歌曲等等,无论是那种形式,落地出来要的结果是“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