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保证员工的付出都有回报

如今,从专家到企业管理者,不少人对绩效考核的认识是错误的。在他们看来,管理就是发现员工人性丑陋的一面,而不是发掘员工人性的光辉;考核就是抓坏蛋,而不是树立好的榜样;管理就是监督控制,而不是沟通服务;考核就是想方设法增加员工的罚款,而不是增加他们的奖金……

考核的本质是什么?考核的目的何在?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管理是什么?

 

我在和提供服务的企业的干部员工探讨管理的本质这个问题时,现场提出以下问题(现场,孩子的妈妈占多数)。

问题一:我对我侄儿说:“你看,李鹏又跟人打架了,脸都被人抓破了;王兵偷邻居的钱买可乐,被他爸爸打了;刘平不做作业,被老师请家长。你不要向他们学习。”请问,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大家回答:孩子会学坏!

对,他会学坏,我侄儿会想:他们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

问题二:我对我侄儿说:“你看,李鹏衣服穿得很干净,大人见了都夸奖他;王兵多乖,昨天捡到十元钱交给老师了,学校给了他一朵大红花;刘平会背三十首唐诗,刚刚参加了市里举办的表演,拿回了一个大奖杯。你看他们多棒!”请问,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大家回答:孩子会学好!

 

因此,有什么样的管理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考核法。

管理就是帮助下属做好工作的一系列行为活动。

管理就是用人所长,而不是揭人所短。

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保证员工的付出都有回报。

绩效考核的本质就是按大家认可的评价标准认可员工的付出。

有正确的观念才会选择正确的方向,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事情并取得好的结果,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员工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企业就一定能发展得更好、更快,这就是企业良性循环的因果链!“你把员工当牛看,员工就会将自己当人看;你把员工当人看,员工就会为企业做牛做马”。

基于正确而又有人性的管理观,绩效考核应该这样做。

1)事先确立大家认可的工作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少数人能达到的标准,而是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标准,否则就失去了激励意义。

2)考核要素越简单越直观越好。考核要素一定是大多数员工理解并认可的,既要具有横向可比性,又要具有纵向可比性,计算简单、评价准确即可。

3)员工成为考核的主体。这也与员工是企业财富创造的主体相对应,考核每天进行,每月一次小结。一月一张表格,也仅仅需要一张表格,不能繁琐,繁琐就会浪费时间、增加成本,也让员工反感。

如果我们的管理不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不是为了创造对企业更多价值,这样的管理有什么用?如果企业所有的活动没有紧紧扣住创造价值这个主题,那么,企业存在惊人的浪费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