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一位非暴力抵抗囚犯

等到亚裔人管理局(Asiatic Department)发现费了这么多周折,登记的印度人却还不足500人的时候,他们就决定开始抓人了。杰米斯通区住着很多印度人,其中有个人名叫潘迪特·罗摩·桑德拉(Pandit Rama Sundara)。他长得挺精神,很健谈,对几首梵文诗烂熟于心。因为原籍印度北方,他自是也能随口背上几句杜尔西达斯《罗摩功行录》的韵律诗126。身为“潘迪特”127,他的群众声望也颇高,还曾在好几个地方发表过慷慨激昂的演讲。一些住在杰米斯通的坏心眼的印度人就提点亚裔人管理局说,如果抓了罗摩·桑德拉,当地很多印度人会去办证。管事的官员们不禁为之心动。就这样,罗摩·桑德拉被抓了起来。因为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政府和印度侨民都很激动。于是原来只为杰米斯通区居民知道的罗摩·桑德拉,一夜之间成了全南非家喻户晓的人物。(P.215)他成了人人关注的焦点,俨然是位经受考验的伟人。虽无必要,但政府还是采取了特殊维和措施。法庭待罗摩·桑德拉也是彬彬有礼,把他当作印度侨团的代表,而非一名普通犯人。心急如焚的印度人挤满了整个审判室,观看审讯过程。罗摩·桑德拉被判入狱一个月,收押在约翰内斯堡欧洲人看守所的一间单人牢房里。不过外界可以自由探望他,看守所也允许外界给他送吃的,结果他每天都享用侨团派人送来的各种美食。大家也为他提供一切所需物品。他被宣判入狱的那一刻,侨民皆鼓掌欢庆。大家毫无沮丧之态,反而兴高采烈,欢天喜地。更有上百人做好了入狱的准备。原以为登记办证人数会暴涨的亚裔人管理局官员大失所望。唯一大有斩获的是印度侨团。一个月转眼就过去了。罗摩·桑德拉刑满获释,在同胞的簇拥之下,他来到事先布置好的会场。会上大家激情满怀,纷纷发言。献给罗摩·桑德拉的花环多得要把他淹没了。志愿者组织盛宴,向他致敬。成百上千的印侨羡慕他的幸运,(P.216)后悔自己无缘牢狱之苦。

可结果后来证明,罗摩·桑德拉不过是个冒牌货。要不是自己出乎意外突然被抓,他才不会去坐上一个月的牢。在狱中,他享尽之前从未享受过的奢华待遇。可是他这人一贯生活放荡,沉迷于种种恶习,根本受不了牢狱生活的孤独和种种限制。尽管看守所和侨团对他诸多关照,他还是觉得坐牢烦透了,所以出狱后就彻底离开了德兰士瓦,背离了非暴力抵抗运动。每个社群、每场运动都有狡诈之徒,我们的运动也不例外。知道罗摩·桑德拉底细的人直到假象破灭后才告诉我实情,之所以瞒着我是因为他们以为可以利用此人为侨团谋福祉。我是后来才发现他原来是名契约劳工,契约合同还没到期就开溜了。他是契约劳工这一点并不丢人。读者们在后面章节会看到,事实证明,在我们的运动中,契约劳工极其重要,他们为运动赢来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罗摩·桑德拉连合同的期限都未履行完,实在是大错特错。(P.217)

我如此详细地写下罗摩·桑德拉的事迹,用意并非是要揭他的短,而是要点明一个道理。在所有公正的运动中,领袖一定要意识到只能允许品行端正的人加入运动。但无论他们怎么小心,队伍中总会混入害群之马。就算运动领袖再怎么无所畏惧,再怎么真诚正直,那些在他们不查之际混入的害群之马终会危害到整个事业。大家发现了罗摩·桑德拉的真面目之后,他就成了个稻草人。虽然他很快就被侨团抛之脑后,但我们的运动从他这件事中汲取了新的力量。我们还是要为他因非暴力大业入狱给他记上一功,他的审判所激发的热情仍在鼓舞众人,而且得益于他的反面教材,懦夫自觉地偷偷离开了运动队伍。除了这次的事之外,运动中也有其他类似的情况,不过我就不在此一一详述了。我只说一句,像罗摩·桑德拉这样的人侨团里不止一个,而是有好几个,这么说足以让读者意识到侨团真实的力量和缺陷。不过我也注意到,从这些反面教材上非暴力运动只会获取有益的教训。

读者们也不必指责罗摩·桑德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P.218)当人们用放大镜看一个人身上的缺点时,很容易对他诸多责难。但这样并不公平。罗摩·桑德拉也不是存心要当懦夫。人可能改变自己的性情,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气,但改不了自己的本性。神给人的自由是有限的。就像豹子变不了自己身上的斑纹,人也改不掉自己的心性特质。罗摩·桑德拉虽然逃走了,但谁又能说他没有为自己的怯懦而痛悔不已呢?没准他就是因为悔悟了才逃走呢?因为他要真是厚颜无耻,压根就不用跑嘛。他完全可以屈服于政府的“黑色法案”,办好登记证,不再受牢狱之苦。更有甚者,如果他工于心计,完全可以让自己给亚裔人管理局当枪使,明里瞒着同胞,暗地里去讨政府的欢心。我们在评判他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厚道一点儿呢?为什么不说说他并没有做那些更不堪的事,反因自己的软弱而自惭形秽,避开侨胞而远走他乡呢?为什么不指出他这么做甚至算得上是在为侨团服务呢?(P.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