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格弱点

梁武帝还有一个性格上的弱点,那就是喜欢听阿谀奉承的好话,喜欢别人歌功颂德,对于逆耳忠言,则会勃然大怒。在梁武帝看来,自己统治下的梁朝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如果有人向他上书说百姓生活痛苦,或者说官吏队伍腐败,他就会恼羞成怒。

例如,贺琛在所上奏章中,指斥当权士族官僚贪婪腐朽、骄奢淫逸,要求梁武帝加以整顿。梁武帝看过之后,很不高兴,就口授诏敕,作为对贺琛奏章的回复。梁武帝在这份回复诏书中,对贺琛进行了严词训斥,然后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自己一向都很节俭,除了朝廷例行的公共宴会,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国家一粒粮食了,不仅如此,后宫的嫔妃、侍从也没有吃过国家的粮食。

梁武帝这么说,不是十分可笑吗?梁武帝说自己和嫔妃没有吃国家一粒粮食,难道是他们自己去种粮食吃吗?在梁武帝看来,只要不是从国库里拿出来的,就不算是国家的粮食,这是多么可笑的逻辑!

针对贺琛上书所说官吏贪污残暴、祸害民生,梁武帝显得更加恼怒。他在回书中,咄咄逼人地质问贺琛,要求贺琛具体指出是哪一个刺史“横暴”、哪一个太守“贪残”、哪一个官长“凶虐”。事实上,当时梁朝的官吏队伍已经整个腐败了,并不是某一个官吏的问题。梁武帝如此气急败坏地责问贺琛,正是他一贯纵容官吏队伍的必然反应。

梁武帝只喜欢表扬、不喜欢批评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剧。史明确记载:“(萧)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就是说越到晚年,梁武帝越喜欢别人吹捧自己。如果有人向他说起北朝强盛,梁武帝立刻就会忿怒不已;相反,如果向他说北朝衰弱下去了,他立刻就会显得十分开心。大臣们在了解梁武帝的这个习惯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对他说真话了,例如上面所说过的贺琛,在被梁武帝一顿痛斥之后,从此再也不敢上书批评朝政了。

就这样,梁武帝就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在皇帝的宝座上度过了47个年头。然而,正是在一片叫好的第47个年头到来的时候,梁武帝终于亲手招致了丧身亡国的“侯景之乱”。